只見姜琪手一頓,停止搗茶湯的動作,將純白的湯色呈現在眾人眼前。
姜老沒管秦音的一頓亂節奏的操作,看向姜琪的作品時,摸了摸胡子點點頭道:
“斗茶,要看斗色斗浮!”
“茶湯色澤,以純白為上,清白次之,灰白次之,黃金又次之。”
“小琪這茶湯乳白,為上等湯色,倒是沒辜負我這些年的教導。”
姜老眉目間也染上了幾分驕傲。
看向秦音的眼神也逐漸探究,跟墨父對上時,眼底的笑意愈濃。
仿佛在說。
墨家主武,與書香門第姜家比起來,還是別來沾邊為上。
畢竟,墨家一直對文雅學者十分追崇,連墨父娶的續弦柳怡,也是出自書香門第。
將門武家,總以為聯姻就能與清雅文士相靠,實則文武早有鴻溝。
不是那么好跨越的。
墨父臉色鐵青,這一瞬真想把姜家這爺孫倆踹出去。
不過,很快。
觀察秦音這邊點茶的眾人忍不住驚嘆出聲。
“秦音居然還在注水......不過,她的茶色居然也呈乳白。”
“她選的茶分明茶味偏淡,但在呈現湯色時居然茶香也越來越濃,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秦音端坐在茶案前,至始至終都沉靜地根據自己的節奏點茶,沒有被外界影響分毫。
她第六次注水,觀察著茶的立作狀態,用筅緩緩地圍繞茶面拂動。
此時茶香四溢,眾人忍不住嘆謂。
茶香的層次多重,此刻誘得他們只想一品。
第七次注水,只見她點出來的茶沫乳白如瑞雪,并且“咬盞”!
墨父驚喜地站起來,看向秦音的眼神越發贊許:“茶湯咬盞了!!”
“我剛就覺得小音的點茶步驟雖奇特,但每一步都恰如其分地將茶色完美呈現。”
“即便是淡茶,茶香也展露得愈發粹濃。”
“她用的方法分明是茶藝文化中沒有記載,只有名字,已經失傳已久的‘七湯點茶法’!”
與此同時,眾人觀察完姜琪的純白湯色,又看向秦音的。
只見她展露出的茶湯色澤更濃白,香氣更粹濃。
“秦音點湯如銀龍吞吐,擊拂輕重自如,絕不是亂了節奏,而是她有自己的節奏!”
“從成品來看,秦音的茶沫咬盞很緊,浮色至今未松半分,確實有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