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帶班老師關心她,問她為什么不吃,她就吵著要出去,說詩詩阿姨會給她送飯。
新老師被校長交代過,自然不敢帶她出去,只能好聲哄,換來的卻是悠悠發火,把餐盤砸到地上,還把兩個小朋友都嚇哭了。
老師手忙腳亂的收拾殘局,悠悠趁機跑出了門。
沈時景適時攔下她:“你要去哪里?”
看到爸爸,悠悠似乎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眼淚汪汪的質問他:“是你不準詩詩阿姨再給我送飯的對不對?她關心我有什么錯?為什么不讓她跟我接觸?我討厭你們,討厭爸爸,也討厭媽媽,再也不要跟你們好了!”
沈時景問她:“是不是從媽媽回來開始,你就打心眼兒里沒接受過她?”
悠悠歇斯底里的吼:‘對!我就想跟詩詩阿姨在一起!我覺得媽媽不喜歡我!她沒有詩詩阿姨好!’
這些話讓人憤怒,又讓人無奈。
沈時景沒覺得陳韻初有哪里做得不好,只是小孩子比較敏感。
要說作比較的話,張詩予把照顧孩子當做一份工作,為了那份薪水,盡心盡力,孩子能感受到對方的善意,愿意去親近,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依賴。
而陳韻初,失憶回來,什么都不記得,對她來說,這兩個孩子就是突然冒出來的,她還在慢慢適應母親的角色,哪怕力所能及做到最好了,在悠悠眼里,還是比不上出現得恰到好處的張詩予。
三歲對小孩兒來說是個大的跨越,那段時間陳韻初恰好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