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后。
陰雨延綿的鄉(xiāng)村濕氣很重,嬰兒的啼哭聲讓人心慌意亂。
沈曉君剛上完課匆匆忙忙趕到磚瓦房,她剛出生三個月的兒子嗷嗷待哺,哭得臉都紅了。
沈曉君心疼的把兒子從搖籃里抱出來哄,“媽媽來了,媽媽來了,委屈了是不是,媽媽不好……”
她拉上窗簾,掀開上衣開始奶兒子。
很快小家伙吧唧吧唧的聲音響徹整個房間,吃得可歡快了。
沈曉君的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沈意?!?
外面有人叫她,“校長叫你去一趟。”
“噢!等一會兒,我先喂哲哲?!?
人走了,沈曉君沉浸式喂兒子。
哲哲吃奶的時候很乖,閉著眼享受得很,小小的一團被沈曉君養(yǎng)得肉嘟嘟的很是可愛。
這里所有人都喜歡這個孩子,沈曉君有課的時候大家伙幫忙帶,就是條件艱苦,缺水,離鎮(zhèn)上都有好幾十里路,交通不便,買包鹽都得走一個小時來回。
沈曉君能來這兒也是緣分。
一年前,她坐上飛機給陸頌打電話,沒等到挽留終究是不甘心,在機艙門關(guān)上的那一刻下了飛機。
剛出飛機場暴雨突然而至,她又急急返回想等雨停了再走,轉(zhuǎn)身時和一個衣衫破爛的老人相撞。
緊接著便是汽車被雷擊發(fā)生自燃,沈曉君嚇得魂都丟了,想著陸希剛剛送她離開機場,怕她也遭受其中。
可被她撞到的老人死活不讓她走,周圍也有不少人圍觀,還叫了警察。
沈曉君因為這個事帶回了附近的警局,還沒拿出證件,就暴出飛機墜毀的消息,正是她坐的那架!
沈曉君當時在警局痛哭不已,她是何等幸運撿回了一條命啊。
不,是兩條命。
這個孩子必須生!
所有人員出動救援,她這個在飛機和汽車自燃面前根本不是事兒。
老人的事沒人管,他哭天喊地要沈曉君賠償。
沈曉君死里逃生,重獲新生。
天,變了。
后來老人的兒子找到老人,說他是西北人,天天鬧著要回去,這才稀里糊涂的來到了機場。
老人得了阿爾茨海默癥,連兒子兒媳都不認識。
為了完成老人最后的遺愿,他的兒子兒媳最終放棄了大城市的機會回鄉(xiāng)任教。
沈曉君被他們帶到了家里,就是很普通的工薪族,在城市打拼還沒買房,有個孩子五歲,很快就上一年級,他們的壓力也很大。
選擇回去需要很大的勇氣,留在這兒沒有容身之所,倒也不是遺憾。
沈曉君看了他們的家鄉(xiāng),入眼皆是荒涼,那種貧瘠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但是鄉(xiāng)民們很淳樸。
家鄉(xiāng)的學校缺老師,更缺乏資源,年輕人根本不愿意去。
沈曉君便自告奮勇和夫婦二人一起去了。
當然她也怕被騙,是調(diào)查清楚了再決定的。
……
這一年發(fā)生了太多事情,沈曉君到這兒后天天和孩子們?yōu)榘?,吃住都在學校,房子是土胚瓦房,床是木頭做的,生硬生硬,吃穿用度都格外的艱苦。
沈曉君一開始來很不習慣,本來就身懷有孕,她還差點死在這兒。
一路奔波,加上沒吃什么東西,她隨著夫婦二人來時人已經(jīng)精疲力盡,直接暈了過去。
因為體質(zhì)不好,兒子是早產(chǎn)!
好在那時有醫(yī)生來義診,否則沈曉君生產(chǎn)還會有性命之憂。
哪怕生下哲哲生下三個月,她的臉色依然枯黃,骨瘦如柴。
這里常年吃土豆,地瓜……
沈曉君都吃的想吐,可對于孩子們來說,這是美味了,能填飽肚子就好,能吃上白面饅頭更是一頓大餐。
如果不是眼見為實,沈曉君真的不信還有這樣的地方。
想起以前自己花錢大手大腳,她慚愧不已,拿出所有積蓄捐了出來。
鄉(xiāng)親們對她十分友好,幫忙照顧孩子,給她做家務,有什么好吃的都先緊著她,坐月子時更是每家每戶輪著來給她做好吃的。
沈曉君能在這片土地生存下來確實不容易,當初的那對夫妻也一直在學校任教,兩人的孩子就在這兒上一年級。
他們還想回京城,給山區(qū)的孩子們謀更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