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小孩兒呢?”
上官若離掃視了周圍一圈兒,“跑了吧?”
凌瑤不解,蹙著小眉頭道:“為什么要跑?不應該等著官府的撫恤銀子,好有路費回家嗎?”
看他衣不蔽體的樣子,恐怕身無分文。
上官若離分析道:“聽他的口音恐怕離家千里,應該是擔心朝廷不會資助他返鄉(xiāng),說不定還害怕被充軍或者成了官奴。”
這個戰(zhàn)亂的年代,這種情況充軍或者沖成官奴是普遍的做法。
凌瑤神色凝重的看著那些解救出來的孩子,大的十幾歲,小的才四、五歲。
“大人好說,給了銀子,愿意返鄉(xiāng)就返鄉(xiāng),不愿意返鄉(xiāng),可以在此地謀生落腳。這些孩子,恐怕有銀子也保不住,更別說回家了。”
上官若離覺得她想的很周全,問道:“你覺得應該怎么辦?”
凌瑤神色凝重的道:“既然已經把他們救了出來,就不能再讓他們被轉賣,或者成為官奴。”
她捏著下巴想了想,“不如,讓他們跟著醫(yī)術培訓班的學徒,給打個下手,做事來賺口糧。將來有能力了,再返鄉(xiāng)或者謀生。”
上官若離道:“也好,不過得爭取他們自己的意見,去留隨意,留下的就得守規(guī)矩。”
不能小瞧現在的孩子,若是強迫,說不定還被人誤會嫉恨。
凌瑤道:“我明白!”
幾人跟著去了衙門,縣令和縣丞都是東溟子煜的幕僚,自然按照新政執(zhí)行。
經過審問,這人販子是專做黑市人口販賣的,做的是一本萬利的買賣,手里的人大都是通過拐騙、強搶等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
每到一個城鎮(zhèn),就賣掉一些人,有的給人做奴隸,有的去了勾欄院,有的賣給了人牙子繼續(xù)倒手。
他們本不是來這里的,但遇上戰(zhàn)爭,只好一路南下,最后被困在這個小縣城里。
那個逃走的小少年是他們從別的同行那里買來的,因為那少年長的好,想賣到南方來給人做小官兒,誰知那少年桀驁不馴,不服管教,多次被退了回來。
路上數次逃跑未遂,這次又瞅了機會逃出來,遇到了上官若離他們。
那些成年人得了官府資助的返鄉(xiāng)銀子就離開了,那些未成年人,有幾個十幾歲的,也選擇返鄉(xiāng)或者自謀出路。
最后,只有五個孩子愿意接受凌瑤的安排。
其中有那個五歲的小男孩兒,另外還有兩個八歲小丫頭,兩個十歲的小少年。
上官若離把他們交給凌瑤安置,這也算她的人手,將來全看她如何用他們。
兒子們一個比一個有出息,女兒也不能沒有自己的人。
當然,她也可以直接給凌瑤一些人手,但遠沒有自己培養(yǎng)起來的人忠心得用。
再說,也得鍛煉凌瑤籠絡人和用人的本事,對她將來有益處。
在鎮(zhèn)子上轉了一下,給幾個孩子買了些日用品和成衣,一行人就回了輔兵營。
在輔兵營門口,遇到了孫向明。
孫向明一身甲胄,抱拳行禮:“見過王妃!末將甲胄在身,不能全禮,還望王妃見諒!”
上官若離眸色無波的淡淡問道:“孫將軍是來找孫若雪的?”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