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元朗是在初六上午乘機到了懷城機場。
穆廣森開著比亞迪到機場接他。
坐在車里,厲元朗詢問穆廣森,這個年過得怎樣?
“除夕那天,我父母把紫欣和她爸爸請到我家一起吃的年夜飯。”
厲元朗理解道:“你過年二十七歲,到了成家的年紀,是該討論你們婚事了。”
“我們雙方父母也是這個意思。”
“你和紫欣是怎么想的?”厲元朗問道。
穆廣森略作沉吟,“我們……我們聽父母的,就是、就是……不知道把家安在哪里。”
厲元朗明白,穆廣森憂心自己將來如何安頓他。
把穆廣森從榮山省的拜州調(diào)到安江省懷城,幾百公里之外,如果安家在拜州,勢必造成夫妻二人長期分居。
倘若在懷城,同樣也是這種狀況。
于是厲元朗再次問穆廣森,“你和紫欣有沒有規(guī)劃?”
穆廣森直相告,“紫欣非常支持我,我在哪里,她就跟我到哪里,大不了把工作辭了,重新應(yīng)聘新工作。只是,她爸爸有不同意見。”
不難理解,張允廷就這么一個寶貝女兒,自然希望留在身邊,方便彼此照應(yīng)。
厲元朗深思片刻,實打?qū)嵳f:“廣森,你要是留在拜州不是不可以。不過從長遠考慮,我建議你最好不要在本地任職。”
“拿一個縣來做例子。我們現(xiàn)行制度中,縣委書記、縣長以及組織紀檢部門等領(lǐng)導干部,一般不得在成長地任職。這是防止滋生腐敗和任人唯親。”
“萬事有利也有弊。這樣一來,一縣的公共事務(wù)決策權(quán),拱手讓給外地干部。勢必造成本地干部、百姓群眾的聲音極其微弱,幾乎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
“由于多數(shù)異地任職干部,從報名之日起,就盤算著何時升職或者平調(diào)回城。因而沒精力也沒時間去做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等費力不討好的潛績。”
“他們更熱衷搞那些早出政績快出政績、花里胡哨的顯績。于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虛報浮夸,甚囂塵上屢禁不絕。”
“一任一個新思路,任任都有新舉措。今天讓農(nóng)民養(yǎng)羊,明天又讓農(nóng)民養(yǎng)牛,只要政績不惜浪費民力財力,搞得農(nóng)民苦不堪,無所適從,成為加重農(nóng)民負擔,勞民傷財?shù)墓χe。”
吐槽半天,厲元朗繼續(xù)說:“你要在拜州任職,副職可以,主政一方就成為你的羈絆。而且,安江省發(fā)展前景要好于榮山,廣森,我這番心里話你可以滲透給紫欣和你們雙方父母,讓他們做權(quán)衡。”
“如果有一天,我們需要分開的話,只要你提出來,無論在安江還是榮山,我會盡力幫你辦妥。”
厲元朗這番肺腑之,令穆廣森動容。
雖然嘴里只是“嗯”了一聲,但他知道,只要跟著厲元朗好好干,未來絕對不會差。
立刻渾身充滿干勁,腳下忍不住加大油門,比亞迪如離弦之箭,迅速趕往厲元朗的住處。
由于還未正式上班,厲元朗給保姆放了十天長假,正月十一才能回來。
穆廣森已經(jīng)備好食材,只可惜,他不精通廚藝,最拿手卻是煮方便面。
厲元朗干脆系上圍裙親自下廚房,噼里啪啦一頓忙乎,很快兩個菜一碗湯端上餐桌。
“嘗嘗我的手藝,給個評價。”厲元朗邊解圍裙邊說。
穆廣森率先夾了一筷子菜放入口中,細嚼慢咽一臉陶醉相。
厲元朗笑說:“別整那么夸張,說點實際的。”
“一個字,好吃。”穆廣森豎起大拇指。
厲元朗開懷大笑,“那是兩個字了。”
穆廣森毫不吝嗇的夸贊,“厲書記,我真的挺佩服您,您有能力有水平,廚藝又這么好。我聽說,男人下得廚房就上不得廳堂,不能既主內(nèi)又主外,二者難以兼有。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做到這些的。”
厲元朗品嘗著自己的手藝,嗯,還成,沒有荒廢掉,總體來說,咸鮮適中,能吃。
對于穆廣森的提問,厲元朗回答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我一開始做飯,不是咸了就是淡了,總掌握不好分寸。就像我們做事一樣,都是從無到有,從不會到熟練。”
“廣森,你也應(yīng)該好好學學廚藝,做飯是一種樂趣,可以放松心態(tài),冷靜頭腦,把你的注意力從緊繃中釋放出來。”
穆廣森使勁點了一下頭,“我聽您的,從明早起,我起來做飯,您吃現(xiàn)成的。”
“好,一為定。快吃吧,一會湯該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