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人見外了,咱們可是家人啊!
孔宏茂表情誠懇,認真道:大康剛經歷了變故,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國力還未恢復也實屬正常,但相信在元武陛下的治理之下很快就能恢復,國民安居樂業(yè)百姓富足也不遠矣。
此人說話套接著套,吹捧之術也相當高明,若是普通人恐怕真的會被他吹的飄飄然。
他又補充了句,開口道:就像你們能在這么快將軍隊整頓調動,就很讓人驚訝。
這話不是吹捧,而是真實表達。
也是他們整個使團都震驚的事情。
名義上他們是以恭賀大康新皇登基而來,實則是打探情報,準確的說就是評估開戰(zhàn)的條件。
原本是不需要這步驟的。
梁國曾受隆景帝蕭成道招引,派出以楊奇正為帥的二十萬大軍。
這可是支完全由精銳組成的軍隊。
其中有梁武軍,有大規(guī)模輕騎兵,還有大殺器重騎兵。
事實上,在上次魏梁二國聯(lián)盟進犯大康失利后,梁國就已經把關寧當成心腹大患。
此子日后,絕對會成為大梁威脅。
事實也是如此。
后來大康內戰(zhàn)爆發(fā),恰逢隆景帝有意引兵,梁武帝適時答應,認為這是千載難逢之機。
借機可除掉關寧這個大隱患,待內戰(zhàn)之后,大康國力必然大衰,以進駐軍隊為內應,同時發(fā)兵,攻打大康
簡直完美!
結果出現(xiàn)了反轉,二十萬大軍覆滅,據(jù)說還是被以極其殘忍的方式全部殺死,并且關寧造反成功,奪得帝位。
若只是普通二十萬大軍覆滅,這損失梁國能承受的起,關鍵在于皆是精兵,像重裝騎兵,那可是死個就少個
這消息傳回梁國,使得朝堂震動,舉國皆驚!
聽聞大軍慘死之狀,梁武帝震怒。
朝臣們皆是上奏,要立即發(fā)兵大康,同時也是借大康國力衰弱之機,報此大仇。
最終梁武帝還是理智壓下怒火。
大康已經安定,貿然進犯,怕是會給魏國機會,對他們沒有益處。
關鍵是在上次戰(zhàn)爭結束后,魏國對他們梁國也頗為不滿。
國家與國家之間就是如此復雜。
怎么也要拉上魏國,要么不打,要打就是滅國之戰(zhàn)。
可跟魏國聯(lián)盟出現(xiàn)了波折,魏國并不像第次那般果斷,隨即決定詳細探大康實情再做決定。
不久,便發(fā)現(xiàn)大康派兵而來,整整五十萬大軍屯積邊境,兵強馬壯,絲毫沒有頹廢之勢。
又派出斥候打探,發(fā)現(xiàn)大康軍隊糧草充足,頓頓有肉,那肉香味能讓斥候們都聞到。
這讓梁國有些懵。
難道就恢復的這么快嗎?
他們卻不知道這些不過是裝出的樣子而已,就是給他們看的。
總之梁國是冷靜了些。
打可以,但不能隨便打。
次次的無功而返他們也受不了。
他們有些搞不清楚狀況。
最終兩國合計,不如派使團來吧,光明正大實地看看到底是什么情況。
反正也不差這點時間。
大康要恢復,也不是這短時間能恢復的。
于是便來了。
所以他們根本不是祝賀,而是帶著特殊目的。
其實他們內心,對大康痛恨到了極點!
只要發(fā)現(xiàn)大康不行,立即就會進軍,現(xiàn)在可都是虛偽的表演
這般想著,孔宏茂笑意更甚。
他又問道:能不能去外面轉轉,正好可以看看大康的風土人情?
可以。
史文忠開口道:我們的第要務就是滿足各位的切要求,來者是客嘛。
不就是套話,好像誰不會說似的。
演吧。
看誰的演技更高明。
雙方都報著這樣的心思。
關寧早已經做過具體的安排,所以史文忠心里有數(shù)
不知您是想去哪里?
就那邊吧。
孔宏茂指了個方向。
遠看那是片田地,其實他想看看地里的莊稼長勢如何。
按理說內戰(zhàn)時都遭受到破壞,應該沒有這么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