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年這位皇帝陛下的回答,李成義當時就有一個很好的評價,這簡直就是我們大唐帝國的盟友。如果要是沒有他的這句回答的話,拜占庭帝國內部估計也鬧不起來,按照拜占庭帝國內部那些人的想法,皇帝陛下只需要稍微鼓舞一下他們,他們就能夠繼續追隨在皇帝陛下的腳步下面。然后再次進行一場戰爭,哪怕是為國捐軀了也。
可問題是你們的皇帝陛下情商太低了,把你們正常的詢問當成了質問,或許是感覺到自已丟人,或許是感覺到老百姓有些愉悅。反正這位皇帝陛下的處理方式實在是稱不上高明,這也是當時拜占庭帝國國內的主要矛盾。
現如今,大唐帝國的軍隊長驅直入,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城市淪陷。人們想起當年這位皇帝陛下的操作,對他的信心恐怕就更低了,而且戰爭已經開始這么長時間了,除了派遣兩個使團過來之外,并沒有其他的任何動作。這說明這位皇帝陛下已經不準備抵抗了,準備用懷柔的方式解決這場戰爭。
其實在這位皇帝陛下的心中,他也想著集合全國的軍隊跟大唐軍隊來一次拼命,可問題是現在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實在是太多了,各州府縣衙根本就抽不出人來,如果要是強硬的把那些人給抽出來,那么各地的統治恐怕就形通虛設了,整個拜占庭帝國就處于停擺當中。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他多么的仇恨大唐,軍隊此刻都不能夠抽調全國各地的軍隊,那些人都有自已的職責,在原來的地盤上都不愿意給你干活,頂多也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各地來往的農民起義軍,他們也是虛與委蛇。如果要是雙方之間能夠沒什么事的話,那對大家來說是最好的。
朝廷下去的那些監軍基本上全部都被處理了,而且各地的將軍統一口徑,就是因為這些將軍在共通開會的時侯,被周圍的農民起義軍得到了消息,所以那些農民起義軍把這些人給包圍了一晚上的功夫就把他們都給殺干凈了,各地的軍隊雖然奮勇撲救,但是因為他們開會的地點距離農民起義軍太近了,想必也是為了探查農民起義軍的情況,所以才挑選了這樣的弟弟。
對于各地所發生的這種情況,拜占庭帝國的皇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當然他也知道最大的問題就是關于地主階級倒向大唐帝國的事兒。現在得知這個錯誤已經晚了,如果要是能早一點的話,沒準還能夠跟各地地主領袖進行會談,把這些人勸說回來一部分。
可是現在皇帝陛下的親筆信在整個拜占庭帝國內部已經沒有任何用處了,當他把自已的親筆信給送出去的時侯,根本就沒有多少人看,甚至原封不動的給送回來了,你作為本帝國的皇帝,你現在能夠動用的軍隊有多少呢?之前的時侯是你不愿意調動,現在就算是你想調動,你還能夠指揮的動。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國庫現在極為空虛,別說是跟大唐帝國打仗了,鎮壓各地農民起義軍的軍費,恐怕都已經是拿不出來了,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管你和各地的地主領袖商談什么,在沒有錢沒有兵的情況下,這些人還會給你相應的待遇嗎?除了一個皇帝的空名頭之外,在很多人的心里你已經沒有任何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