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可惜,他的“周亞夫”還在老家種地呢,只要朱雄英這個儲君一天不登基,他就一天回不來,這件事被老爺子定的死死的!
??方孝孺提出的以運糧兵充為寧谷三衛(wèi)其實是想削減藩王的實力,方便下一步削藩!
??不說老爺子還在,就算老爺子不在了,朱雄英登基,也不會立馬削藩,小洪武不會蠢到自毀長城!
??相比較藩王,北方的游牧才是大明朝真正的心腹大患!
??藩王作亂,這天下還是朱家的,不影響百姓吃飯種地,可要因為削藩導致北方防守薄弱,異族南下,那他朱雄英就是全天下的罪人!
??削藩這種事,對于朱允炆這種名不正不順的庶子來說當然費勁。
??換成朱雄英這個名正順的嫡長子就不一樣了,哪里還需要囚禁,廢除,甚至逼死叔叔的地步!
??把藍玉那些驕兵悍將擺在北方,直接開口要兵權(quán),就不信哪個頭硬的王叔敢造反!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朱雄英是不會這么干的!
??都是老爺子的親兒子,自己的親叔叔,說到底還是一家人,不至于鬧到臉紅脖子粗的地步。
??肅清沙漠后,不管是九大塞王還是十三塞王的防御體系都將不復存在,到時候可不止削藩這一條路了!
??歸正傳……
??對于寧谷二王的兵馬,朱雄英早就解決了,燕王朱棣的兵馬一拆為三,左翼歸谷王,右翼歸寧王,而且是連兵帶將的分!
??這事老爺子已經(jīng)同意了!
??寧王的藩地大寧處于長城之外,算是深入沙漠,已經(jīng)和北方游牧臉貼臉了!
??燕藩右翼加上兀良哈三衛(wèi),已經(jīng)達到五萬兵馬,但老爺子認為還不夠,讓朱雄英想辦法再加三萬,湊夠八萬,前提是不能調(diào)內(nèi)地衛(wèi)所的兵馬!
??朱雄英也沒辦法,既然沒兵那就只能募兵,練兵!
??于是讓禮部批三萬個軍戶的名額,這可把禮部尚書卓敬嚇壞了。
??要知道明朝初年改戶籍可不是一件小事,需要層層上報,經(jīng)過禮部審核,最后皇帝本人批準才能改動!
??沒有特殊原因幾乎是不會批準,唯一可以改的方法只有科舉考功名,但這也僅僅只能改自己一個人的戶籍。
??改一個人的都這么難,更何況還是三萬人!
??卓敬可不敢隨意批準,哪怕是太孫的意思他也不敢,只得上報給皇帝!
??結(jié)果,老爺子再次同意了,把募兵的事全部交給太孫處理。
??這可把朱雄英樂壞了,又讓卓敬多批一萬人,給朱權(quán)練兵是真的,畢竟邊關(guān)為重,但他也有私心!
??募兵地點定在山,河兩地,這兩個地方自然災害多,百姓也最苦,所以流民也多!
??這一次募兵也是以吸納流民為主!
??練兵地點定在兩淮一帶,老爺子的意思讓老將耿炳文去練兵,但朱雄英卻不同意。
??耿炳文這個人防守有余,進攻不足,而且心性平穩(wěn),沒有銳氣,他練出來的兵不適合在北方作戰(zhàn)。
??光會防守有個屁用,北方長城外壓根就沒有多少城池,茫茫草原之上,和游牧對上就是你死我活的野戰(zhàn)!
??老爺子感覺大孫子說的非常有道理,于是練兵的事也不管了,讓朱雄英自己定!
??要說大明朝誰最會練兵,他不知道!
??但要說誰最會打仗,最擅長和游牧打野戰(zhàn),那無疑是藍玉帶領(lǐng)的那群驕兵悍將!
??為什么都叫他們驕兵悍將?
??就是因為這些人驕橫,兇悍,不殺人就狂躁,見到血就興奮,上了戰(zhàn)場不怕死,敢玩命,看到敵人那真是嗷嗷叫的沖鋒。
??兀良哈,北方戰(zhàn)斗力最強悍的野戰(zhàn)騎兵,結(jié)果被藍玉打的孤立無援,最終投降,成為大明朝的看門狗。
??會練兵的人不一定會打仗,但會打仗的人一定會練兵,因為他們知道戰(zhàn)爭需要的是什么!
??再好的理論都不如實際操作有用!
??既然老爺子都交給他了,那肯定不能讓他老人家失望啊!
??徐允恭前往河南募兵,平安前往山東募兵,各兩萬人,多出那一萬是留給朱允熥防守徐州的。
??這不僅僅是朱雄英的私心,更多的還是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