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的單元門就是一個鐵大門,現在也不興什么防盜門,很多家屬樓還有木門,甚至不封門的呢。
有個漆黑的鐵門,已經算是挺好的了。
“這邊,這邊是中間戶,兩頭是邊戶。中間戶的面積是六十多平方,具體數字我不記得了。”史生說著,接過保安的鑰匙打開了一戶房門。
給姜小白介紹道:“六十多平方,設計了一個客廳,兩個臥室,一個衛生間。
廚房后期可以用陽臺改出來……”
這就是這個時候的經典戶型,不是什么兩室兩廳兩衛,也不是什么三室兩廳兩衛。
就是兩室,兩室一廳一衛,其中客廳也可以當餐廳用,陽臺可以當廚房用。
很多人家都是這樣,至于晾衣服,直接從陽臺搭一個衣服架子就支出去了。
姜小白要是說拿后世的標準來看,這就是個垃圾,客廳雖然有,但是小的和什么似的,也就是擺個沙發的位置。
陽臺也不算是太大,做飯的話,不用說兩三個人打打下手也不顯得擁擠,就是一個人進去做飯都有些轉不開身。
沒有冰箱還好,有冰箱就需要放在客廳,進一步積壓客廳的空間。
不過在這個時候來看,住上樓房就好了,別有太多的要求。
從中間戶出來,又去了邊戶,邊戶的面積比這個要稍微大點。
不過也就是多了一個大陽臺的大小,客廳寬松了不少。
主臥里邊有一個小陽臺,可以晾涼衣服之類的。
看了一樓,姜小白又親自感受了一下電梯,還行,挺平穩的,就是不知道用的時間長了質量怎么樣。
然后就返回了一樓從三號樓出來,直接往八號樓走去。
還是不多說了,這個時代就是這樣,追求的是實用性,而不是舒適型。
“八號樓這邊下邊的戶型和那邊是一樣的。但是十五層以上就不一樣了。
有兩梯兩戶的大戶型,足足有一百四十多平。”
史生帶姜小白走進了一戶大戶型的房間。
一百四十多平米,這樣的房子就寬敞很多了,三室兩廳兩位,雙陽臺。
“這邊是復式,同樣一層的面積就有一百四十多平米。”
“這邊還有幾個大平層,直接就是三百平……”
在小區里邊轉了一圈,姜小白問道:“現在外邊的房價是多少?”
“現在,樓房的話,老軍營小區那邊,應該漲到四百塊錢了,其他的小區也就是三百五十塊錢左右。”史生說道。
前幾年姜小白買老軍營小區的房子的時候,就是三百五十塊,好幾年過去了,也就是漲了五十塊錢。
其他的小區,還是在三百五十塊錢左右。
“新開盤的小區呢?”
“四百塊左右,高一點的有四百五十塊錢的。”史生說道。
這個時候鵬城的房價已經從1981年國內第一套商品房是東湖麗苑小區的一平米一千塊錢。
漲到了新房開盤竟然一千六百多塊錢一平米,甚至高一點已經買到了四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