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媒于這場音樂會鋪天蓋地的新聞報道還沒傳回國內的時候,華夏傳媒大學在官網更新了一條信息。
“熱烈祝賀我校代表葉知秋原創鋼琴協奏曲《出西域記》在維也納音樂廳演奏圓滿成功。”
下方,配了一張華海傳媒大學魯志峰校長眾人與葉知秋,在金色大廳舞臺中央與鋼琴大師齊爾曼、戴芙琳以及戴維森樂團合影的照片。
一般院校的官網除了招生時間段,平日里沒多少人瀏覽,這條消息發布出來,十來分鐘后并沒有多少評論。
然而,華海娛樂、“一葉知秋”工作室的官微分別對這條進行了轉發,有關“葉知秋”的新聞,很快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
乍看之下,整條消息以及照片的風格,看起來和領導外出參加某種會議差不多,許多不明所以的網友起初還有點不以為意,心中大概的想法是。
葉知秋在音樂會彈了首鋼琴?哦,知道了。
但網友中是有懂行的,詳細看了一下報導信息,不少人猛地瞪大了眼睛,心中第一想法是。
——金色大廳演奏啊...吹牛逼的吧?
又或者是,這場音樂會是華海娛樂出錢租下音樂大廳的場地完成的表演。
這點場地租賃費對葉知秋來說肯定不算什么,但演出背后的意義卻大不一樣。
什么時候葉知秋也玩這套外出演出鍍金,再回國發新聞的“出口轉內銷”操作了?
然而,當網友們詳細看了一下新聞報道,表情逐漸轉為驚愕。
再然后不敢置信地登錄外網搜索求證,結果就被關于這場演奏會密密麻麻的報道給震住了。
更關鍵的是,幾乎一大半報道的標題,都離不開“葉知秋”和“《出西域記》”幾個字。
弄明白情況后,這條微博下的評論區頓時炸開。
“標題越短,新聞越大!”
“不是吹,這是真牛逼!”
“葉知秋:你看我屌不?”
“不懂就問,這是在電影節上彈的那首曲子吧?雖然很好聽,不過牛逼在哪里?”
“在齊爾曼音樂會上,金色大廳的受邀演出??!簡單來說,能有這種待遇的華夏音樂人,不超過十個?!?
“樓上的補一句,有史以來。而且這是華夏近年來的首位?!?
“不夸張地說,這是可以載入華夏音樂史的...”
“你們得我都好奇了,這首鋼琴曲到底什么樣啊,想去聽一下開開眼?!?
“企鵝音樂彈窗了,剛上線可以去聽!”
在網友們熱議時,國內各大音樂平臺上線了《出西域記》的官方音源與。
直接便采用了葉知秋在金色大廳現場演奏的畫面,許多好奇的網友點進去,一開頭便被現場數十人樂團的巨大陣仗驚到了。
當第一個音響起,縱然是對古典音樂了解不多的觀眾,也很快被吸引、沉浸其中。
這是和流行音樂演唱會完全不同的觀感體驗。
前者是匯聚了各種現代化聲光電技術,給觀眾帶來好的體驗,而這種音樂會現場,則是純粹在聽覺上給予聽眾最極致的享受。
尤其是最后,全場觀眾、所有樂團成員起立,經久不息、雷鳴般的掌聲獻給站在舞臺中央葉知秋的畫面,讓所有人一陣恍惚。
在普通觀眾眼中,這只是表演結束后的一片掌聲。但只有真正專業內的人士才知道,這片掌聲的含金量。
不少業內人士看到這條視頻心中激動的同時,也感慨不已。
很難想象,這份榮譽,是由一名年輕的華夏歌手獲得。
這葉知秋...越玩越高端了啊!
你說你玩流行、唱跳,同期別的歌手還能過兩下招,偶爾碰個瓷蹭蹭熱度,比如自“中國風”面世后,大量類似風格的歌曲出現,雖然都無法超越開山之祖,但也養活了一大片跟風的歌手。.casc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