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的夜里看起來比白天好像少了幾分肅穆,多了幾分柔和與安寧。
風吹過依然開著的窗子,于是不得不繞個彎兒進屋子里看看是誰這么晚了還不肯睡。
皇帝坐在椅子上閉目養神,不遠處,檀香細線被風的飄擺起來,勾勒出的線條仿若美人獨舞。
“謝無嗔的話你都聽了,你怎么想?”
皇帝問。
坐在對面的張湯回答:“陛下,臣以為真假參半
“你不信他?”
“臣是廷尉府副都廷尉,臣身上的職責就是懷疑每一個涉案之人
皇帝睜開眼,眼神里有幾分被夜色掩蓋了的凌厲。
張湯繼續說道:“臣得到葉無坷要去西蜀的消息并沒有阻止,是因為臣對西蜀那邊歷來就有疑惑
“可臣也沒想到,如今大寧治下還會出這種事,還會有這樣的人......所以臣亦有過錯ps..
皇帝說:“誰都不是神仙,朕也有想不到的地方
這幾年,西蜀道因為剿匪有功,連年都被吏部表彰,陛下也因為這剿匪之事而多西蜀道那邊頗多嘉獎。
因為這就值得嘉獎。
西蜀道的匪患只有在大寧被清理掉了,這本身就是一件應該留存史冊的大事。
不管是前朝舊楚還是再往前的大周,西蜀道的匪患歷來都是難以根治的問題。
幾年時間,西蜀道斬殺匪寇的數量比幾代前朝剿匪累計起來的數量還要多的多。
匪患一清,以兩蜀物產之豐饒,用不了多久兩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就能排在大寧諸道前列。
“謝無嗔的話,臣剛才仔細斟酌過
張湯道:“其中疑點有他與金雀鎮鄉丞裴世信的關系,如果真的情同手足,裴世信病重為何不告知?還是說有人阻撓?”
“又或者,是金雀鎮里派去益州給裴世信治病的人,原本就不是真心,甚至敷衍到根本沒去益州?”
皇帝道:“朕剛才也在想這個,裴世信的兒子裴鳶既然已經派人往益州去了,且還從益州請了郎中回金雀鎮為裴世信診治,派去益州的人,為何不去求見謝無嗔?”
張湯道:“其一,裴鳶派去益州求醫的人根本沒去益州,只是敷衍了事,其二,派去益州的人真去了益州但就是忍住了沒告訴謝無嗔
“前者可以證明裴世信在金雀鎮的地位已經不似以前,派去求醫的人連鄉丞病重的事都敢敷衍了
“而后者,證明的也是同一件事,若裴世信在金雀鎮依然有無可替代的地位,那就算裴鳶交代他們不要去打擾謝無嗔,去了益州的人多數也會忍不住
“不管是其一還是其二,都證明裴世信在金雀鎮的分量沒有那么重了
張湯道:“所以這倒是能證明謝無嗔的話,他突然到了金雀鎮,發現了金雀鎮里可能有販賣私鹽的事,所以裴世忠不惜鋌而走險想要說他們滅口
“可販賣私鹽這種勾當如果沒有官府的人幫忙,根本不可能順利經過重重關卡......”
“陛下
張湯道:“謝無嗔雖然沒有明說益州有官員與金雀鎮里的人勾結販賣私鹽,但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臣以為,金雀鎮里的私鹽能毫無阻礙的運出去還能賣了錢,與金雀鎮勾結的官員級別就不會低
“最不濟也是益州府的官員,如果益州府治和府丞不知情,下邊的人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做,這么大的紅利,必然要先孝敬府治主官
“如果是這樣,那金雀鎮北屠殺的事就可能是羅怯勝和楊廷柱聯手做的殺人滅口
皇帝道:“你是從謝無嗔到羅怯勝楊廷柱全都懷疑
張湯俯身道:“陛下圣明,臣就是這么想的
原因其實歸結起來也簡單,拋開這看起來錯綜復雜的關系,只揪住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案情也就清晰起來。
裴世信是金雀鎮鄉丞,地位無人可替,那金雀鎮販賣私鹽的事裴世信能不知道?
如果裴世信不知道,那就說明裴世信已被架空,販賣私鹽的事是鎮子里的人做的,鎮子里的人繞開裴世信去找官府的人,能找誰?
“謝無嗔是出事之后躲躲藏藏一路向北,進了京畿道之后才敢讓軍驛安排人護送來長安
張湯道:“如果按照他說的,那就說明西蜀道乃至于出了西蜀道至京畿道這一大段路上,謝無嗔都無人敢信
“這意思是,謝無嗔這位道丞大人,在西蜀道內從上到下的各級官員他都信不過......他身為道丞,這事就沒道理
皇帝點了點頭:“如果一群白羊里有一只黑的,一眼就能看出來,一群白羊里有小半是黑的,還是能分辨出來,一群白羊全都是黑羊披著白羊皮......”
“西蜀道里的情況可能也差不多,一個當官的有問題,其他人自會檢舉,十個人有問題,亦會有人檢舉,所有人都有問題,那就看起來沒有問題了
他看了看窗外月色:“馮元衣,派人去把南宮敬廉叫進宮來
站在門口的馮元衣輕聲提醒:“陛下,夜深了,若讓南宮敬廉入宮,陛下大概又是一個通宵不睡
皇帝道:“朕不想等到明日再找他進來
馮元衣俯身:“臣遵旨,臣這就安排車馬去接南宮敬廉
皇帝嗯了一聲,他看向張湯:“先把小橘子按三天,三天之后如果沒有消息過來就讓她南下
張湯試探著問道:“陛下也傾向于葉無坷沒死?”
皇帝一邊揉著眉角一邊說道:“你應該比朕了解葉無坷,如果他沒死,那他是會急著趕回長安,還是想辦法把西蜀道的事先解決了再說?”
張湯道:“如果是臣遇到這種事,一定是想盡辦法回長安,向陛下稟明西蜀道那邊發生了什么事,然后再返回西蜀道
“可葉無坷不是與臣相似的性子,若他沒死,他一定會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件事解決掉,把所有涉及此案的人全都拿了
說到這張湯忽然反應過來,他看向皇帝:“所以徐相也是這么想的?”
白天的時候,徐績就一直在說希望張湯安排人往東蜀道那邊去迎接一下。
徐績雖未明說,大概意思也差不多了。
他覺得葉無坷如果要避開危險返回長安,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不從西蜀道返京而是先去東蜀道。
他還覺得如果葉無坷不回長安,那整個西蜀道又無葉無坷信任之人,所以葉無坷的選擇,必然還是東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