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利啜。
唐代西突厥貴族。
貞觀十五年,聯合弩失畢部,逐乙毗咄陸可汗。
在唐朝支持下,他擁立乙毗射匱可汗為北庭可汗,輔佐治國,成為突厥汗國的一代重臣。
與此同時。
乙毗立,乃發弩矢畢兵就白水擊咄陸,大敗之。
咄陸自知不為眾所附,乃西走吐火羅國,中國使人先為咄陸所拘者,射匱悉以禮資送歸長安。
局勢發展到這里,本應是大團結圓滿。
....乙毗咄陸被趕跑了,沒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乙毗射匱一統西突厥,對大唐感激不盡,恨不得納頭便拜。
然而,現實不是狗血的國產劇......
隨著自身勢力的壯大,乙毗射匱飄了!
不顧唐朝的壓力,開始向龜茲、焉耆等國滲透自己的勢力。
這還了得?
當初你求我的時候,我給錢給裝備給物資。
現在你翅膀硬了,想當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門都沒有!
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派遣昆丘道副大總管郭孝恪,討伐龜茲。
貞觀二十三年,再派阿史那社爾平龜茲,一舉擊潰了乙毗射匱在西域的勢力。
戰事勝了。
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府兵制的輪換制度,導致了邊陲不會有大規模的駐軍。
在廣袤的西域,大唐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代理人......李世民將這一任務交給了阿史那賀魯。
拔他為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將他的部眾安頓在庭州莫賀城。
他很聰明,也善于隱忍,知道只要李世民活著,這天下便沒人是他的對手!
于是直到李世民駕崩,他才敢豎立大旗,叛出唐朝。
這,便是貞觀后期,大唐在西域的一系列動作,也是房俊來之前,在御書房做出的推衍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