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了一通火,朱元璋似乎是心里舒服了。
對朱允熥說道,“別看咱是個皇帝,可是很多事,身不由己呀!”
皇帝是人不是神,就算是神也顧不過來全天下的人。
朱允熥看看朱元璋的臉色,再次開口說道,“有了災(zāi)荒就救濟,這是皇爺爺?shù)牡抡?
但是,孫兒想...."
”你吞吞吐吐地干啥,咱爺孫倆有啥不能說,直說!”朱元璋說道。
“大明年年都有地方鬧災(zāi),江南在這邊還好,北方山陜邊地,黃河邊上的中原等地,還包括淮西等地,隔三差五不是鬧旱,就是洪水!”
朱允熥緩緩開口道,“當(dāng)?shù)氐墓俑揪筒桓辉?,連年拿出糧食救濟百姓,也是一種負擔(dān)。
而且...."說著,看看朱元璋的臉色,”而且,那些地方官也未必是盡心救濟!“
”呵,甚至有的干脆把朝廷的賑災(zāi)銀子糧食裝進了自家的口袋,是吧?“朱元璋冷笑。
朱允熥沉默一下,算是贊同。
”所以,孫兒想,為什么有災(zāi)難的時候,朝廷不把這些災(zāi)民組織起來,以工代賑呢?“
朱元璋皺眉琢磨,”這倒是個好法子!可是就怕地方官打著以工代賑的主意,給百姓增加徭役!“
這老爺子!
朱允熥心里發(fā)笑,原來是怕地方官濫用民力。
大明的百姓除了交稅之外,每年還有徭役等。
比方說修筑城墻,疏通水路,鋪設(shè)官路等等。
有的百姓為了避免徭役,就會給官府交錢交糧,所以這也是地方上,那些官吏們發(fā)財?shù)氖侄沃弧?
現(xiàn)在是朱元璋當(dāng)皇帝,他兩只眼睛盯著,地方官自然不敢胡來。
可是明朝后期,因為百姓負擔(dān)過重,也成了大明滅亡的導(dǎo)火索之一。
”孫兒說的以工代賑,和以往不同!“朱允熥繼續(xù)開口,”比如說黃河,孫兒翻閱宮中的檔案,發(fā)現(xiàn)從洪武二十年開始,三次治理黃河總共花費了白銀一百二十余萬兩,動用民夫三十多萬!“
”孫兒以為,若是用災(zāi)民取代民夫,朝廷不但可以賑濟災(zāi)民,還能省下許多不必要的開支!“
”以今年春天淮西發(fā)水為例,就是因為淮河沒有疏通河道導(dǎo)致的。
洪水這東西,堵不如疏,疏是一個細致漫長的過程。
“朱允熥邊想邊道,“既然有了受災(zāi)的災(zāi)民,就是現(xiàn)成的勞力,朝廷與其不停的賑濟,不如組織起來。
”
“他們干活也是為了自己干,疏通好了河道,以后水患也少了!水患少,百姓的日子就好。
所以孫兒覺得,以工代賑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聽著朱允熥侃侃而談,朱元璋不住點頭。
原本因為生氣而皺起的眉頭也慢慢散開了,臉上甚至浮現(xiàn)出笑意。
他最滿意這個孫子的地方,就是這個孩子獨到的眼光,和敢于做事的勇氣。
那么多皇子皇孫,只有他一個人,知道翻閱宮中的檔案,知道治理黃河花了多少錢,用了多少人。
那么多皇子皇孫,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在這個歲數(shù)當(dāng)著自己的面,說出心里的看法。
等朱允熥說完,朱元璋沉思一下,慢慢開口,“熥兒,咱聽說你心善,救了一老一少兩個流民乞丐?”
“是!”朱允熥知道自己的舉動,肯定有人告訴朱元璋,當(dāng)下開口說道,“孫兒讓楚國公家的廖鏞帶回家里安置,想他楚國公的府里,應(yīng)該不多兩張嘴!”
朱元璋笑了笑,“那么多流民乞丐,你咋只救了那倆人?”
這話是隨口一問,但是朱允熥卻面色鄭重起來。
“一老一少為祖孫,是爺爺帶著一個孫女!”朱允熥小聲道,“他們無依無靠的,孫兒...."
朱元璋明白他的意思,嘆息一聲,”好孩子!“
祖孫,孤苦無依的祖孫,朱元璋心中有所感悟,看著朱允熥的神色更加疼愛幾分。
”再說,那么多流民乞丐孫兒也救不過來!“朱允熥一笑,自信的抬頭,”救一人是小,救萬人是大,孫兒要做能救天下蒼生的,萬人敵!“
”說的好!“朱元璋一拍大腿,”這才是咱朱家男兒,該干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