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陵,應(yīng)天府外紫金山南麓,洪武孝陵以東。
這座陵墓和老爺子的陵寢,圖紙材料用的都是一樣,只不過氣勢稍微小一些而已。
雖小,可是他的布局,確實不折不扣的帝王規(guī)格。
由此可見,老爺子的愛子心切,一國儲君用皇帝的規(guī)格下葬,也算古往今來第一份。
朱允熥的記憶中,他這個父親朱標,活著時是太子,死后和他的生母常氏,被追封為皇帝皇后。
到后來朱棣篡位之后,又削去了皇帝的封號,直至南明弘光即位,再次授予帝號。
后清乾隆年間,清廷也給其上了皇帝的尊號。
所謂事死如生,帝王的陵寢一磚一瓦都有禮法制度。
遠遠望去,這座陵墓,猶如一座微微凄涼的宮城一般。
這座陵寢從常氏去世時就開始修建,而太子也是英年早逝,只能先下葬在完工的地宮之中和常氏合葬。
其他的配殿,石刻等物還在建造之中。
至于神道和御橋,東陵和老爺子的孝陵,共用一條。
其中的含義,不而喻。
朱允熥的車架,停在了東陵的前門。
前門就像是一座宮門,三孔券門上面覆蓋著綠色的琉璃瓦,瓦片上絲毫沒有積雪,雪后陽光之下,五彩斑斕。
于前門后,享殿上覆蓋著的黃色琉璃瓦,交相輝映。
此刻,守陵的護軍千戶,還有太監(jiān)首領(lǐng),都虔誠的跪在大門兩側(cè)。
“臣等參見太孫殿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朱允熥從車架中下來,恢弘建筑之上散發(fā)出的光芒,讓他瞇起了眼睛。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等他登基之后,也要給自己修陵了。
一座皇陵,往往要修筑十幾甚至幾十年,在他這個后世的靈魂看來,簡直就是勞民傷財。
一座陵寢要花上一兩百萬銀子,動用民夫工匠無數(shù),禮法上如此。
但事實上,只不過孤零零的坐落在天地間,看著皇朝興衰,任憑雨打風吹,變成殘垣斷壁而已。
若是能完好無損永遠安靜的躺在里面也好,可是古往今來,雄邁如秦皇漢武,大唐李二,還不是讓人把墳給扒了?皇家的棺材板子,都被美國佬弄到十萬里之外去了。
太子朱標的東陵雖然沒被挖,但是和孝陵一樣,在太平天國的戰(zhàn)火下,全部被焚毀。
視死如生?
若是那些帝王得知,死后是這種待遇,會不會感嘆,花錢找罪受?
不過相比之下,大明的皇陵是幸運的,大多數(shù)都沒有被盜掘,保存還算完好。
而之后的大清,卻是被人孫殿英帶人,從圣祖任皇帝,一直挖到了慈禧老奶奶。
據(jù)說乾隆爺被挖那天,地宮里的棺槨橫在了石門之后,讓孫殿英的束手無策。
可他乾隆爺再十全武功,也擋不住大炮啊!頭蓋骨都讓人踩零碎了。
不過,大明的陵墓保存完好,并不是因為孫殿英手下留情,或者什么其他民間盜匪,對大明風范心懷畏懼。
崇禎的思陵,武宗的康陵都被盜掘。
只不過武宗的陵比較結(jié)實沒挖開,但是大明大多數(shù)妃子的墓,都被盜竊一空。
沒被盜,是大明的皇陵選的地方好,挨著京城近郊,有個風吹草動京城就知道了。
不像大清東陵,鳥不拉屎的地方,借著軍事演習(xí)的名義,直接就給你挖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