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我得米兩斗,父母多活半年!
短短十二字,滿是心酸!
世人看來,老爺子帶著一幫窮弟兄,提劍起淮西,轉戰中原金戈鐵馬是何等的英雄豪氣。
其實細細品來,但使家中尚有過夜糧,誰愿廝殺把命喪!
若不是真的走投無路,誰愿意把天捅個窟窿出來!
身處恢弘巍峨皇陵之中,些許寒風涌動,窗外婆娑倒影。
朱允熥那顆并不安分,一直渴望建功立業的現代人的靈魂之中,似乎被這些前塵往事,還有老爺子的良苦用心,給刻上了兩個字。
責任!
身為帝王,全天下供養一人。
可以任性隨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帝王責任二字不能忘,自己的出身不能忘。
若忘了,天下就有會有無數朱家那樣的百姓,造你的反!
這是最質樸的道理,也是最深刻的教訓!
皇陵祭拜之后,便是功臣廟。
朱允熥的車駕,比祭拜皇陵時浩大許多。
上萬軍丁沿途境界,隊伍中除卻中都文武官員之外,竟然有數十殘缺之老人。
而到了功臣廟后,看守此處的,也都是些白發蒼蒼身體殘缺的老兵。
大明開國功臣廟,在中都城內英靈坊。
大殿并不如何恢弘,但滿是肅殺之氣。
朱允熥帶人邁進功臣廟大門,迎面一塊滿是鐫刻人名的石碑。
與京師中功臣得以配享的太廟不同,功臣廟中多是早早戰死,沒有等到大明開國的淮西男兒。
甚至,這些人直到戰死,都沒有屬于自己的名字。
石碑上鐫刻的,依舊是當年蒙元治下,漢人的數字名。
例如,陳三五,許二六,張三李四
漢兒名授之于父母,生則為名諱,死則為墓碑。
而蒙元治下,窮苦百姓連最基本的尊嚴都沒有。
取名要給官府交人頭稅,要交錢呀。
窮苦的百姓,取不起,不敢叫。
走過石碑,進入正殿,周圍場景頓時讓朱允熥覺得十分熟悉。
原來,五軍都督府的中堂,和這個大殿一模一樣。
京師五軍都督府中,有許多功臣鎧甲。
此大殿之中,除卻牌位之外,布滿了功臣當年使用的兵器等物。
大殿,名勛閣、
最正面,左右兩側,各供奉一個高大的牌位。
牌位后,是栩栩如生的真人畫像。
左邊,圓臉精目木訥者,大明故中山武寧王徐公。
右邊,須發飛揚神采奕奕者,大明故開平武忠武王常公。
兩位名將之后,也都滿是功臣肖像。
一時間,朱允熥心中百感交集,“都說功過任憑后人評說,可若沒有這些大明英烈。
怕此時南方漢兒,擁有自己的名字,依然是奢望!”
勛閣中,朱允熥帶武臣站定,百戰老兵立于閣外。
文臣以及閹人,則是遠遠退開。
只留下兩個,負責記錄的起居官。
“上香!”朱允熥開口說道。
花云落下,身著鎧甲之宿衛,點燃牌位前,銅爐中的香火。
眾人都臉色鄭重,開國公常升走到常遇春畫像前,親手奉上香火,幾乎不能自己,淚流滿面還壓抑著哭聲。
“父親,殿下來看您了!”
他一落淚,周圍護衛的朱允熥衛士們,皆暗自垂淚。
他們都是功臣子弟,心有戚焉。
而閣外,那些肅立的百戰老兵,雖然面上依然看不出什么神色,但是眼中悲傷之意,溢于表。
朱允熥緩緩走到常遇春畫像前,“這還是孤,第一次見到故開平王的畫像!”
“這是洪武六年,皇爺命色目人畫師所作。
父親肖像中,最為相像的一張!”常升擦淚說道。
“孤,親自上祭酒!”
話音落下,周圍人頓時動容,大聲疾呼,“殿下不可!”
“殿下是君,諸位功臣是臣。
前來祭功臣廟已是天大的隆恩,怎能讓殿下奉酒!”常升大聲道。
朱允熥淡淡一笑,環視閣內眾臣,以及殿外老兵,開口道,“雖是君臣,但亦是孤前輩先人。
若無他們,便無大明。
便無這人不再分四等,百姓不再為牛馬的清平世界。
”
“即是來祭,孤雖是皇太孫,但也是這些功臣的晚輩。
”說著,朱允熥親手把酒,一杯放于諸功臣靈前,一杯舉在手中,“這一杯,敬大明英烈,敬大明!”
勛閣中,眾人稍微錯愕之后,呼聲震天。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