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他繼續(xù)說道,“強(qiáng)詞奪理....不不,用強(qiáng)詞奪理這個詞,是在褒你。應(yīng)該是,信口雌黃!”
說到此處,朱允熥緩緩走到堂上,看著那塊明鏡高懸的匾額。
他忽然想起那名叫君寶的道人,開口道,“官場的風(fēng)氣,就是無法改變的山川。而你個人的操守,就是那條崎嶇難行的山路!”
“你自己把路走歪了,還要怪山川嗎?你自己把持不住,還要怪日月星辰嗎?”
接著,朱允熥微微嘆氣,“你說了那么多,大概能說服的,只有你自己!而在旁人耳中,就是狡辯!”
隨即,朱允熥猛回頭,一指跪著的徐平安還有那些失去親人的街坊們。
“你們貪墨,朕不氣!人嘛,貪欲為先!”朱允熥冷笑道,“但殘民,朕斷然不容!”說著,他一指還在昏迷當(dāng)中的人犯們,大聲說道,“你們害死了人家的親人,還不許人家告狀,這要振振有詞強(qiáng)詞奪理,你拿他們當(dāng)什么?”
“他們是人!跟你們一樣都是人,只不過他們手中沒有權(quán)利,就要被你們隨意欺壓嗎?”
說到此處,朱允熥咬緊牙關(guān),緩緩在官椅上坐下,冷笑道,“你以為他們可以隨意欺壓?你以為你可以隨意的踐踏國法?然后用一句輕飄飄的隨波逐流就可以解釋?”
“哈!天大的笑話!你若只是貪,百姓們罵得是你。而爾等殘民,百姓們罵的是大明,罵的是朕這個皇帝!”
砰!
朱允熥一拍桌案,上面那枚常森的丹書鐵券被震動而起。
“萬歲爺消消氣!”
常森趕緊勸了一句,順便手腕一抖,那枚丹書鐵券收入袖子當(dāng)中。
“還有你!”
朱允熥一指邊上,失魂落魄的嚴(yán)正,“身為一省之按察,主管一省訴訟刑罰之事,你卻想著中庸之道和光同塵,何其愚蠢!”
“還有這湖廣布政司上下!”朱允熥又怒道,“讓朕想起一個詞來,官官相護(hù)!”
“但凡....但凡你們有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良心,何至于百姓求告無門?但凡爾等有那么一點(diǎn)點(diǎn)操守,何至于官場風(fēng)氣糜爛?”
“張謙,你說!”朱允熥大聲道,“你該當(dāng)何罪?”
“罪臣.....”張謙苦笑著抬頭,“罪當(dāng)扒皮充草,掛在這官衙之上,讓后人警惕!”
“但臣......臣有話說!”
“好!朕就聽聽你的將死之,看看善否?”
~
“皇上您大概也知道,天下的官場,糜爛的可不止是武昌!”
張謙跪著,這一刻他好似放松了,不再那么惶恐那么緊張,身上連一點(diǎn)顫抖的跡象都沒有。
“可是皇上您,想過官場風(fēng)氣糜爛原因的源頭在哪嗎?”
朱允熥冷笑,繼續(xù)聽著下文。
“早在太祖高皇帝時,天下也有貪官,可那只是個人貪,沒有如現(xiàn)在這樣,一抓就是一串!”
“單是因?yàn)樘娓呋实鄣膰?yán)刑峻法嗎?”張謙搖搖頭,“恐怕不是!”
說到此處,他長嘆,“太祖高皇帝時,天下各州府的賦稅,都是定額。人多富庶之地,就多交些!人口稀少之處,就少納些!”.5八一60
“即便日后人口滋生,但有這個底子在,人口多的地方依舊人口多,所以定額的稅,沒什么差錯!”
“定額稅是田稅還有丁稅,即便偶爾收取商稅,也是三十稅一!且,各州府不得巧立名目,擅自加稅。”
“那時候,大明每年的定額稅超過三千兩百萬兩就不收了。那時候,一個上等縣,一年的公務(wù)開支,也不得超過九十兩!”
“你倒是記得清楚!”朱允熥冷笑。
“罪臣是做過知縣的!”張謙苦笑,“那時,皇上還是東宮皇太孫。”
說著,他再次抬頭,“一個縣的公務(wù)開支說是九十兩,但其實(shí)往往連五十兩都達(dá)不到。不是不想花,也不是沒地方花。”
“接待上峰大人,迎來送往都是要花錢的。宴請鄉(xiāng)紳父老,接濟(jì)貧寒學(xué)子也是要花錢的!之所以每年連九十兩都達(dá)不到,是以為真的沒錢!”
“而現(xiàn)在,單武昌一府,去年迎來送往的花費(fèi),就高達(dá)兩千七百塊銀元!為何?因?yàn)槿缃竦墓俑绣X了!”
朱允熥已經(jīng)知道了,張謙要說什么。
常森還在懵懂,李景隆已是勃然大怒,“住口!爾眼中還有君父嗎?”
“讓他說!”朱允熥寒著臉冷笑道,“朕處置了那么多貪官,還沒見有誰當(dāng)著朕的面,指責(zé)朕的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