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林院,參與本次科考的一眾閱卷官,都面色鐵青的坐著,偌大的堂中鴉雀無聲。
昨日剛放榜,京城中的落第舉子們就鬧了起來。而后還不等他們做出反應(yīng),皇上的圣諭就到了。
說既然本次科考難以服眾,而且確實(shí)有悖常理難以說通,所以特酌情,再次閱卷核定錄取之人。
對于這些翰林院的閱卷官們來說,無論是士子們的告狀,捕風(fēng)捉影的嚷嚷什么不公。還是這道圣旨,都跟巴掌一樣,狠狠的扇在他們臉上。
皇上的圣諭更像是幫著士子們在說話,而不是維護(hù)他們這些考官的尊嚴(yán)。而且重閱考卷,更是會讓他們的名聲掃地。無論如何,他們恐怕都洗不脫貓膩二字。
“這算什么?”翰林侍講學(xué)士張信忽然開口道,“落第的舉子一鬧,就要重新審閱?怎么不重考?”
“住口!”劉三吾馬上開口呵斥,“你是在質(zhì)問誰嗎?”
張信趕緊起身,行禮道,“下官不敢!”
劉三吾看他一眼,面若寒冰。
這次科考,他這個天下士林的領(lǐng)袖可真是鬧了一個灰頭土臉。
昨晚上他剛歇下,就聽管家說,不知誰半夜在他家大門口淋了幾桶大糞,還用糞水在院子圍墻上寫著,劉三吾是賊幾個大字!
此刻他心中,像是堵著石頭一般,讓他喘不過氣來,環(huán)顧一周,緩緩開口,“既然皇上有圣諭,我等重新閱卷就是了。諸位,你們有什么章程!”
翰林侍讀戴彝在眾人之中率先開口,“劉學(xué)士,本次科考鬧得沸沸揚(yáng)揚(yáng),實(shí)乃國朝首次,若不能妥善處置,恐怕你我諸人,難逃其咎呀!”
翰林院中,也是有人明白人的。當(dāng)眾翰林還在氣結(jié)讓他們重新閱卷的時候,覺得士子們鬧騰,讓他們臉上無光。皇上下旨,也是不信任他們。
他戴彝已經(jīng)看到了這份圣諭背后的東西。
皇上這份圣諭,給足了翰林院的面子。若是換成太上皇,肯定不會這么說話。重閱?只怕太上皇不抓人下獄,就已經(jīng)是天恩浩蕩了。
既然皇上了翰林院的面子,那現(xiàn)在翰林院就要想著如何成全皇上的面子。
“什么難逃其咎?”
但有人不這么想,翰林院編修,參與《元史》校隊(duì)的編修王俊華開口道,“我等也沒錯呀!諸同僚之中可有人徇私舞弊?可有人貪贓枉法?可有人私下泄題?沒有吧?”
“所取之人,都是這些考生之中文章才學(xué)最為出色者。我等秉公而辦,學(xué)問這東西,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半點(diǎn)做不得假!”
“哦,就因?yàn)檫x的都是南人,北方人不中就開始鬧騰?就讓我等重新閱卷?那我等成什么了?我等也就罷了,那些已經(jīng)金榜題名的士子怎么辦?”
他這一番話,頓時引得不少人連連點(diǎn)頭。
“難不成,重新閱卷,是為了把選好的弄下去,沒選上的提上來。那這樣的話,我大明朝的科舉還不如不考了!”翰林院學(xué)士嚴(yán)叔載也開口道,“再說了,倘若開了這個頭,以后那些士子們還不跟著學(xué)?”
“科科都鬧,只要不中就質(zhì)疑,說有貓膩,說考官不公。那大明朝的科舉,還談什么威嚴(yán)公正!”
頓時,戴彝看著說話這兩人,有些目瞪口呆。
“你倆,是真傻,還是真犟呀?”他心中暗道,“皇上話都說到這了,就差在咱們耳邊說,給北方一點(diǎn)名額。你們居然還在糾結(jié)面子上的事,還要一硬到底?”
“這不是錯不錯的問題,這是zz覺悟的問題呀!”
其實(shí),細(xì)細(xì)說來,這些反對聲也不是沒有道理。
作為科舉的考官,有了這個資歷,他們以后的仕途更順。但同時,這次科考不管怎么說,都成了他們仕途當(dāng)中的的一個黑點(diǎn),所以他們才人人心中有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