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明知,卻有意放任,甚至連對淮安城的管理都放松了。
使得這場詩會順利舉行。
江淮帶多風流才子佳人,風氣導致這里詩詞盛行。
文人們經常會聚在起,舉行各種詩會詞會,創造名篇,鑒賞詩詞。
這種聚會到處都有,但在江淮帶頗為盛行。
些有聲望的人召集,會設定各種主題。
梅蘭竹菊,花鳥魚蟲,春夏秋冬等不而足。
這其中有個主題比較特殊。
那就是蓮!
蓮就是蓮花,寓意品質高潔清廉,是詩人文人們的最愛。
但卻很少以此為主題。
因為蓮在江淮帶,甚至整個南方六州都有個人盡皆知的特殊之處。
尤其是文人們,對此很是謹慎。
這其中的緣由事關清流黨。
清流黨在南方影響廣泛,長時間以來,幾乎有些聲望的文人官員都屬于清流黨。
最初是由個叫做顧成憲的人創立。
他本為吏部郎中,其人直敢諫嫉惡如仇,自帶噴子屬性,看誰不爽就是頓噴。
因此而得罪了不少人。
其實就是沒事找事,可在些人的眼中,他就成了直敢諫,文人風骨。
性格太直,又不懂迂回。
終于有天他達成新的成就,噴了皇帝。
皇帝當然沒有慣著他,直接將之革職,讓其回家。
回家他也沒有閑著,又繼續噴,并開始抒發自己的政見。
這種行為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受到了部分人的崇敬。
他們認可這種政見,便時常聚在起。
而當時顧成憲發表政見召集人時,就是以舉辦詩會的名義。
后因其影響逐漸擴大,這也成了他的專屬,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個慣例。
蓮不再是個文人口中志之物。
每當以蓮為題舉行詩會詞會時,都意味著是要抨擊時政了!
這是清流黨們形成的暗規,也是他們無往不利的法寶!
利用這種機會宣揚政見,以達到影響時局的目的。
當前陛下親至推行官紳體納糧,之前南方又因征收商稅等事情起了片混亂。
這些可都是南方仕子及清流黨們抵制的。
不止是要抵制官紳體納糧,同時還要再度宣揚政見,比如之前征收商稅,就跟他們的政見完全相悖。
因而在這個時候舉行這樣的集會意義重大,同樣也引起廣泛關注……
淮湖,是淮安城內的個湖。
其湖水清澈,湖內生蓮,為處風景名勝之地。
淮湖畔,有座樓。
樓有三層,名為嘉陽樓。
在樓上可直觀湖中之景,是賞蓮的最佳之地。
也因此這是才子佳人們最愛之所。
而今,舉辦詩詞會的地方就在這里。
時至九月,也是蓮花盛開的最后個月。
入眼滿是碧綠,層又層密密麻麻的蓮葉中冒出朵朵清新的蓮花,猶如眾星拱月般。
湖畔邊,嘉陽樓前人聲鼎沸。
“郝兄,你也來了。”
“躍才兄,你也來了!”
“此等盛會若不來參加,豈不可惜?”
“是啊!”
“聚集江淮兩地飽學之士,除了葉大才別人也做不到啊。”
“可不止文人飽學之士,聽說還有官員鄉紳。”
“以蓮為主題,近幾年可從未有過啊!”
“該有場,而今朝廷推行新政,先是與民爭利,征收商稅,這次更是要實行官紳體納糧,功名在身也無特權,同樣要服役,這簡直是過分!”
“誰說不是呢,等會我們要好好說說。”
“不過話說回來,今日來的人可真多,不少都是大人物。”
“看那邊,尤大人,商大人,童大人。”
“我剛還見到有陳明耀陳大儒來了。”
“那不是大地主李松石嗎?聽說此次詩詞會的花銷就是他出的。”
“馬家家主馬有才也來了,馬家可是四大商家之,不過前段時間被整得很慘!”
來往之人絡繹不絕,議論之聲不絕于耳。
雖顯嘈雜但卻異常熱烈。
江淮帶文名遠揚的才子悉數到場。
除此外,還有大儒名流,皆是有頭有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