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此,在場的幾人相視眼,顯得并不意外,反而像是在等著這刻。
他們都跪了下來,等候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從來帝王之治天下,未嘗不以敬天法祖為首務(wù),敬天法祖之實在柔遠能邇,休養(yǎng)蒼生,共四海之利為利,天下之心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亂,夙夜孜孜,事必躬親,為久遠之國計,庶乎近之,今朕年屆六旬有五,在位四十三年,實賴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涼德之所至也……”
這是道傳位詔書。
本應(yīng)在駕崩之后發(fā)出,但魏君知曉自己時日無多,為避免到時朝局動蕩便提前宣布。
實際上,人選早已定下,朝中文武大臣也皆知曉,只差道詔書而已。
宋太平沉聲念誦著。
前面大多都是廢話,直至最后。
“雍王皇次子姬川,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兒臣接旨!”
姬川上前。
至此,魏君建文帝退位,由其二子姬川承繼大統(tǒng)。
在場中幾位朝臣,包括三皇子,四皇子等人也并不無絲毫意外。
事實上,從兩年前開始,魏君就因身體緣故而退居幕后,朝政是由大皇子,姬承代理。
然其代理不到三月,便有件悲痛事情發(fā)生。
魏國大皇子突發(fā)疾病,氣盡而亡!
姬承自幼體質(zhì)不佳,體弱多病,本以為不至于如此,但在代理政務(wù)后,日夜勞累,偶遭大難。
此事對魏君姬封打擊很大。
那時他就明白,自己到了退位的時候。
因他長期在位,自己兒子都過了青壯之年,才有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事情發(fā)生,
在那之后,身體每況愈下。
大兒子病亡,他便讓次子上位,代理朝政。
這是姬封始終奉行的,嫡長子繼承制,若有意外,便順位繼承。
只有這般,才能減弱內(nèi)部爭端,他最不想見到的就是后輩子嗣手足相殘。
不過在他直的教導(dǎo)之下,倒是相處融洽,也不存在什么爭執(zhí)。
這是他欣慰的地方。
長子的死讓他很是悲痛,可從實際說對國家是有好處的。
他直就很擔(dān)心其身體支撐不住,果然如此。
而且次子姬川更加適合做這皇帝,他比大兒子更受朝臣擁戴,自身才能也很強。
順位繼承也輪到他了,這沒有任何爭議……
姬封心想著,隨即看向了姬川。
“你起來,坐到這里……”
他示意其來到床邊。
“梁武帝,元武帝,這兩位皇帝都是百年難遇的雄主,你與這兩位交鋒,可要當(dāng)心,切記不可急躁,遇事要慢慢來。”
姬封握著姬川的手,語重心長的囑咐著。
他很清楚自己兒子,其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明顯。
姬川很聰慧,大局意識很強,唯的缺點就是急躁。
“你要多聽重宋太平等幾位大臣們的意見。”
“兒臣知道了!”
姬川眼眶發(fā)紅,沉聲道:“兒臣絕不會讓大魏在兒臣手中沉淪!”
“父皇直堅信這點,父皇相信你會是個雄主明君!”
他對自己的次子很滿意。
主政期間平定倭患,整頓吏治……他不是那種不思進取的皇帝,在大寧和梁國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斷定,今后大寧才是魏國大敵,主張跟大梁聯(lián)盟。
他還設(shè)關(guān)設(shè)卡,切斷兩國商貿(mào),不再售賣給大寧粒糧食。
他還說戰(zhàn)爭不定只是在戰(zhàn)場上軍隊的交鋒,還有多種形式。
他還把從南洋商人那里得到的奢香通過商人秘密售賣到大寧。
那是種帶有迷幻性質(zhì),還有很大成癮性的種東西,能夠腐蝕人的意志,麻痹人的思想。
在魏國的很多上層貴族就有吸食那玩意。
但被姬川很果斷的打擊禁止,并賣到大寧去……
魏國需要這樣位思路開明的君主,墨守成規(guī)是無法在這場大陸爭霸中勝出,甚至是存活。
姬封還想囑咐什么?
可怎么也想不起了。
應(yīng)該是沒有了吧。
他又轉(zhuǎn)向了宋太平等人。
“你們定要盡心盡力輔佐新皇,不能有任何怠慢!”
“是陛下!”
宋太平等幾人皆是沉聲應(yīng)著。
他們已經(jīng)注意到,陛下的氣色越來越差,明顯是處于彌留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