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
捷報!
此聲傳揚,原本準備阻攔的城衛軍立即放行。
這是定下的規矩。
若前線有捷報傳回上京,任何人不得阻攔,直送皇宮。
聽到此聲。
路上的行人也立即讓行,讓快馬通過。
不過這聲音還是聽到了。
捷報?
有捷報了?
我沒有聽錯吧,終于有捷報了?
路邊民眾驚疑,從開戰之初到現在就沒有過捷報,現在可算是有了。
不過怎么聽著好像是鎮北王的捷報?
我也聽得像啊!
不是鎮北王出事了么?難道沒有出事?
快,快追上去再聽聽。
民眾們都追趕起來這個傳令兵。
按照慣例,捷報要大喊出來,讓全城人知道。
這令兵就是這樣做的!
鎮北王關寧以擊之力扭轉戰局,殲滅敵軍五萬余人,消滅敵軍大將紀虎,消滅魏軍督軍宋丞
捷報!
捷報!
對于內容早就爛熟于心的令兵很自然的沿途大喊了出來。
沒有聽錯,就是鎮北王關寧!
鎮北王非但沒有戰死,反而立下功績!
哈哈,我就知道鎮北王不會有事的。
太厲害了,只帶了千人新兵就能有如此功績!
鎮北王威武!
街頭之人聽聞,相互傳遞很快傳遍,人人沸騰。
誰也想不到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反轉
而此刻。
朝議還在進行中。
沛國公鄭譯拋出這個話題,立即引起片附和。
很明顯,這是私下就有溝通過的,并且達成了致。
城民百姓對于朝廷未動用鎮北軍多有微辭,而今前線戰事不順,正是當時!
鄭譯開口道:臣這邊可舉薦人,最是適宜統領鎮北軍!
不知鄭愛卿舉薦之人是誰?
隆景帝開口問道。
鄭譯開口道:此人便是許國公宇文述之子宇文雄!
宇文雄?
聽到此。
所有人都是怔。
許國公是大康開國之時傳下,同樣代代世襲,其封地在東北,算起來跟鎮北王彼鄰。
當代許國公宇文述有子名為宇文雄。
這宇文雄在大康也極具聲名,年有二十七歲,自幼時起便于常人不同,身有怪力,力大無窮!
十五歲參軍,曾在鎮北軍及各大邊境守軍服役,軍事經驗豐富,戰功顯赫后被調入上京,任城防軍統領職。
雖有戰功,但此人并不張揚,尤其入上京以來,頗為低調。
但他確實相當的厲害。
鄭譯接著道:宇文雄曾有鎮北軍歷練服役的經驗,與之相熟,是統領鎮北軍最合適的人選。
此事怕有不妥之處。
這時內閣大臣歷修站了出來。
鎮北軍直以來都由鎮北王府掌管,其衷心程度很高,而今關寧出事,本就有了異動,這樣他們如何能夠安穩?
這不是正好么?
鄭譯開口道:正好上戰場為關寧報仇。
這是兩碼事。
怎么就是兩碼事?
鄭譯冷聲道:每年朝廷給鎮北軍出多少軍費?用朝廷的錢養私人的兵?什么鎮北王府,這就是朝廷的軍隊,也應該收回來了!
朝廷確實支出了軍費,可鎮北軍直鎮守北方抵御蠻族,這又怎么說?
歷修與之對質。
現今鎮北軍駐扎在隴州,失去朝廷軍費支撐,要不了多久就會成了廢軍,難道歷大人的意思是,寧愿廢了,也不愿意朝廷接手,你到底是何居心?
我只是說這樣不對,容易激發矛盾。
夠了!
就在這時,隆景帝直接道:沛國公所極是,而今關寧已經出事,鎮北王府后繼無人,鎮北軍理應有朝廷接手,沒有任何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