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票,上車!
在嘩啦啦的異響中,長途客車駛向20公里外的寧市!
這個時代出遠門真的是受罪,明明只有一百多公里,放在后世的話,開車也就一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周揚的這趟旅程卻足足耗費了3個半小時,這一路上車子劇烈的顛簸、擁擠的乘客以及那無處不在的異響,差點將周揚給整瘋了。
不過周揚也知道,眼下就這條件,有汽車坐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
從老舊的客運站出來后,周揚仔細打量著四周的街道,慢慢的這里便和自己記憶中的地方重合了。
只是相比于后世的那個西北交通樞紐重鎮(zhèn)而,眼下的寧市實在是有點破敗蕭瑟!
前世的時候,周揚幾乎每年都要來一趟寧市,所以對這里還是比較熟悉的。
他沒有找人問路,而是依照自己的記憶,向著不遠的新華書店走去!
熟悉的招牌,讓周揚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揚,推開門便大步走了進去。
書店不大,內部布局也比較簡單,推開門的瞬間,鼻子就聞到一股只有書籍才特有的油墨香。
一時間,周揚的心情也莫名的好了起來。
這或許就是讀書人的通病吧,對于這一類人來說,書籍往往會讓他們生出一種莫名的興奮,如同饑餓的人聞到面包的香味一般。
書店里除了一個禿頂?shù)闹心耆送?,再沒有其他人。
看到李毅后,中年人隨即放下了手中的書,而后問道:“同志,你是來買書的嗎?”
“不是,我想來接一些翻譯的活兒,不知道可不可以!”
沒錯,周揚所說的賺錢的方法就是做翻譯。
眼下的華國不管是科學技術還是其它方面,都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而為了學習對方先進的技術以及管理方法,就不得不大量的翻譯外文資料和書籍。
但由于不可說的原因,國內的知識分子出現(xiàn)了嚴重的斷層,因此現(xiàn)階段國內的翻譯人才異常的缺乏。
一邊是有限的翻譯人才,另一邊是大量的待翻譯作品,供需關系嚴重不平衡,這已經(jīng)嚴重影響了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為無法及時翻譯外文資料而導致科研受阻的情況時有發(fā)生。
由于翻譯人才實在是太缺乏了,國家不得不將一部分不是很重要的刊物下發(fā)到各個省市,讓他們尋找合適的人員進行有償翻譯。
一方面是減輕有關部門的壓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發(fā)掘社會上的翻譯人才。
而每個省市的新華書店作為文化人最能光顧的地方,自然就成了發(fā)放任務的平臺。
聽到周揚的話,中年人眼睛頓時一亮,急忙問道:“同志,我是書店的負責人徐永光,你可以叫我老徐!”
“你好,我叫周揚!”
“周揚同志,你懂外語?”
“嗯,懂一些!”
“請問你懂哪國語?”
周揚很想說自己精通英、法、德、俄、日、韓這幾國語,但是他知道這個時代太出風頭可不好,說不得還會引起有心人的調查。
思之再三,周揚嘴里蹦出兩個字:“英語!”
“英語好啊,咱們國家現(xiàn)在最缺的就是懂英語的人才,不過你想接翻譯的活兒,我還得檢驗一下你的水平!”
“沒問題!”
隨后,老徐從一旁的抽屜里拿出兩張寫滿英文的紙,遞到了周揚面前。
“你看看,這篇文章你需要多長時間能翻譯完?”
周揚接過信紙看了看,很快就認出,這是從英文經(jīng)典書籍《致加西亞的信》中節(jié)選的一個段落。
“分鐘吧!”
“...分鐘?”
老徐顯然也被周揚的話給驚呆了,雖然他遞給周揚的只有、張信紙,但正常來說,沒有三兩個小時是翻譯不完的。
周揚沒有多說什么,而是掏出隨身攜帶的紙筆,現(xiàn)場翻譯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