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揚點了點頭,再次說道:“臨別之際,就讓我們再次唱響《祖國不會忘記》這首歌吧,讓歌聲伴隨你們一路遠行,我先起個頭!”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
隨著周揚的起頭,現場三千多名戰士同時開腔跟唱:
“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個。”
“在奔騰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
“在征服宇宙的大軍里,那默默奉獻的就是我。”
“在輝煌事業的長河里,那永遠奔騰的就是我”
盡管沒有伴奏,盡管戰士們都不是專業的歌唱演員,不懂演唱技巧。
但是幾千人的大合唱,卻比任何一個人專業的歌唱演員唱的都有氣勢,都要震撼人心
曲終人亦散!
隨著歌曲的結束,周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隨后,八百多名將士全部登車,一部分前往京城,然后前往國外執行任務。
而另一部分則是前往青城,然后北上漠北練兵場,參與組建合成旅的任務。
目送顧成華等人逐漸遠去的背影,周揚心潮澎湃,雖有不舍,但更多的還是激動以及滿滿的期望。
就像他剛才說的那些,他們這些人都是一枚枚種子,今天拋撒出去,未來終將收獲棟梁之材。
有了他們的存在,華國未來可期
送走顧成華等人之后,第十八研究院也等到了上面的批復,同意按照他們的請示進行人事調整。
隨后,院里也正式公布了之前的人事調整命令。
在一系列的人事調整之后,第十八研究院迎來了今年的第一件大喜事兒。
2月27日,在送走李幼薇和孩子們之后,周揚接到了林毅從寧市打來的報喜電話——發動機項目取得了突破。
在林毅親自帶隊指導下,再加上第十八研究院充足的科研經費以及大量的人員投入,經過大半年的研究,一款直列6缸直噴水冷柴油發動機正式研發成功了。
接到消息之后,周揚大喜,親自帶人趕往寧市拖拉機總廠,對這款發動機進行測試。
經過嚴格的的測試,這款柴油發動機的排量達到了9.7升左右,260馬力上下,扭矩覆蓋從835n·m到1070n·m。
雖然這個數據在周揚看來算不上多漂亮,但卻比眼下的一汽、二汽等廠子使用的卡車發動機先進了不少。
最重要的是,林毅和研發團隊的其他技術骨干都表示,以目前國家的技術儲備不,以第十八研究院的技術儲備,這款發動機完全可以實現量產。
這可真就不得了了,研發出先進的發動機和實現發動機完全是兩碼事兒。
其實我國并不缺少先進的發動機,甚至于早在二十年前我們就已經研制出了先進的v8汽油發動機,是世界上繼賊鷹和腳毛熊聯盟之后第三個掌握該技術的國家。
甚至于在1959年的時候,裝有這款發動機的紅旗轎車還參加了建國十周年的閱兵儀式,一時間風光無兩。
但是,擁有技術和能否實現量產是兩回事兒,這款先進的v8發動機最終因為材料、精密儀器設備等原因,無法實現量產,先進的技術最終變成了雞肋。
然而,林毅等人研發出來的這款發動機性能雖然算不上最頂尖的,但卻符合國家重型卡車的要求,又能量產,意義重大。
有鑒于此,周揚大手一揮,對林毅以及整個研發團隊進行了重獎。
同時,他當即以林毅團隊為核心,以寧市拖拉機總廠為基地,組建了第十八研究院重型卡車項目部。
而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邁入風云激蕩的八十年代,各大研究所的重點項目一個接一個的取得突破,第十八研究院徹底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