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已經是八月中旬了。
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工作,第十八研究院的軍銜評定工作總算是完成了。
此次軍銜評定,第十八研究院共有1178人滿足評定資格。
周揚、聶南孫以及王立濤等人按照申報者提供的資料,從職務、政治品質、業務能力、服務經歷和對革命事業的貢獻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最終評定出8名將官、212名校官以及958名尉官。
8名將官中,聶南孫是唯一的中將,剩下的7名全都是少將。
這7名少將分別是院長周揚、副政委云杰、后勤部長喬衛國、安保部長成毅、飛機設計院政委徐勇、飛機設計院院長古振華、飛機制造廠廠長黃征。
云杰、喬衛國、成毅、徐勇四人在調往第十八研究院之前,就一直在部隊服役,且這幾位本身資歷就都不淺。
尤其是喬衛國,早在77年到八寶梁村的時候,他已經是副團級干部了,經過11年的努力,他前后榮立個人一等功1次,集體一等功五次,個人二等功4次,擔任正軍級職務也已經超過三年了。
剩下幾人的情況也差不多,現在不是正軍級就是兵團級職務,被授予少將軍銜合情合理。
要不是考慮到第十八研究院并非是專職戰斗的完全軍事單位的話,他們中的不少人就算是授予中將軍銜也不為過。
而古振華和黃征的情況就有點特殊了,他們之前分別是遼沈飛機廠的總設計師以及昌河飛機廠技術科長,雖然是搞科研的,但因為單位性質特殊,因此早早地就入了伍,有了軍籍。
按照此次軍銜評定原則,像他們這種情況,也是可以參加授銜的。
雖然一個兵團級的準軍事單位只評定出8名將官,多少是有些寒酸,但對于這樣的情況周揚也無能為力,只能盡快推動上面為軍中的技術干部授銜了。
盡管將官這邊數量有點慘不忍睹,但是校官方面的情況還算不錯,共有212人被評定為少校以上的軍銜。
而在212名校官中,安保部副部長兼黃石崖測試場主任肖睿、合成第九旅旅長江冰、政委楊文泉以及十幾個處長全都被評為大校、就連塞北醫藥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春華也被評為上校、附屬醫院院長鐘奇被評為中校。
再就是周揚眼下身邊的安保小組成員,隊長梁小山被評為少校,組員張軍、楊彬、黃安8人都被評為上尉。
除此之外,還有幾位比較特殊人員也都被授予了校級軍官,比如說鐮刀計劃辦公室主任魏長捷。
他原本是借調到第十八研究院的,負責為周揚與中東等地的團隊進行聯系。
但在借調過來的第三年周揚就直接把人給要到了第十八研究院,只是很快就又被借調到了鐮刀計劃總部,現在常駐京城。
雖然工作內容現在和第十八研究院沒有太大的關系了,但工作關系還在第十八研究院,所以此次軍銜評定的時候周揚也著重考慮了他的情況,最終被評定為上校軍銜。
再就是李海燕,本來李海燕和范德彪、柳云龍、陳北玄、肖睿、張桐以及黃如鳳等人一樣,都是國安特勤的人,本身就是從軍中挑選出來的精銳。
眼下范德彪、柳云龍等人都已經是魚躍龍門,就連藏寶室、肖睿、張桐等人也是鳥槍換炮,不得了了,而黃如鳳則是嫁入大院并轉業到了地方上,只有李海燕一人還是一如既往地待在周家,保護李幼薇以及孩子們安全。
好在李海燕的工作內容雖然沒有變,但她卻掛著第十八研究院安保部副處長的職務,周揚經過一番考慮之后,最終將其評定為中校。
再就是包括云昌杰在內的一百多名軍代表,他們雖然在第十八研究院工作了十多年,但卻一直都不是第十八研究院的人,而是隸屬于軍代局派駐第十八研究院的代表。
此次授銜工作,他們這些人本應該都是由軍代局進行評定,但由于他們這些年十幾年來一直都在第十八研究院工作,軍代局那邊在軍銜評定的時候,竟然特意打電話詢問第十八研究院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