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鷹預警機首飛的消息,是姜老打電話通知周揚的。
經裝備部和空六院那邊溝通協商確定,首飛的時間就定在9月30日,地點則是在空六院的研發基地。
雖說周揚也知道,這次所謂的“首飛”不過是走個過場,就是做給上面的大佬看的。
至于真正的首飛,實際上早就搞過了。
畢竟獻禮可不是鬧著玩的,要是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什么意外,那可是重大的政治事件,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
為了保證不出意外,在獻禮之前,空六院那邊不知道要對飛機進行多少次試驗,所以這次所謂的“首飛”就是專門為國慶獻禮而舉行的。
但即便是如此,周揚還是覺得很激動。
一方面是因為,獵鷹預警機耗費了周揚以及整個團隊三年的心血,這期間所遭遇的艱險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現在項目成果終于要展示給軍方大佬們了,他如何能不激動。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周揚很清楚這次國慶獻禮的意義。
這不是為了獻禮而獻禮,而是代表著裝備部要將他們的這個項目推出去,也意味著獵鷹預警機是最近幾年裝備部最突出的科研成果。
不出意外的話,獵鷹預警機將會在此次“首飛”之后,就會正式的交付軍方。
只要得到軍方的認可,很快就會成為空軍的制式裝備。
這將預示著我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預警機即將實現量產,一飛沖天。
當然了,高興的人遠不止周揚,第十八研究院的領導層得知這個消息后,那是全員歡呼雀躍。
像預警機這樣的大項目,不成功的時候固然滿是煎熬,一旦成功了,那就是潑天的富貴。
就比如說殲八戰機當年研發成功后,遼沈飛機廠上下都得到了高層的嘉獎,著實下了一波功勞雨,連單位看門的警衛的工資待遇都提了一級。
啥叫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就是!
雖說預警機研發成功的富貴并不獨屬于第十八研究院,還要與空六院那邊分潤,但依舊值得期待。
再加上他們剛剛拿下了波斯那邊價值80億的軍貿大單,一時間,整個第十八研究院上上下下都是歡聲笑語,大家都在等這波富貴降下來。
唯一可惜的是,像這種事情也只有他們自己樂呵樂呵,并不能像其它政府部門的那樣,一旦做出了成績,就可以在報紙媒體上大肆宣傳。
但周揚對此早已經習慣了,相比于那些在沙漠里搞蘑菇彈的科研團隊,他們已經很幸運了。
盡管都是為國奉獻,但情況卻完全不一樣。
搞蘑菇蛋那些人不管功勞多高,成果多大,一輩子都只能默默地站在陰影中,一輩子和鮮花掌聲無緣。
這也就罷了,甚至于很多人連名字都是國家機密,比如說程開甲、于敏等
這些人只有去世了之后,他所做出的貢獻才會得到解密,國人才知道有這么一號人,曾默默守護著他們。
相比而,第十八研究院雖然研究的也是國之重器,但在自由度方面卻高了不少。
不管是縣里還是省城,再或者是京城,他們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限制。
再就是經費方面,他們也得到了上面的特殊照顧。
眼下的第十八研究院不但科研經費充足,生活開支也遠超普通單位,所有人不但能吃飽,更能吃好,也不用為其他生活開支而擔心,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來。
至于能不能上電視,能不能接受鮮花和榮譽,是不是有獎勵,周揚都不在意
由于“首飛獻禮”的時間在9月30日上午,周揚與梁石等人商量后決定,29日上午動身。
趁著還有四五天的時間,周揚決定將單位的事情好好處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