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在確定紐約、倫敦以及東京等地的二次投資基本完成之后,周揚解除了封閉禁令。
禁令解除之后,指揮部的眾人便不需要一直待在指揮部了,同時也可以安排輪休了。
在京郊封閉了一個半月之后,周揚終于能回家看看了。
當然了,他說的家是京城的老宅,而非八寶梁鎮的家。
盡管他也很想家里的妻兒,但閆耿東馬上就要回京城了,他暫時還不能回去,所以只能先回老宅看看父母。
當周揚驅車回到老宅的時候,爸媽和哥哥嫂子都在,并且已經做好豐盛的飯菜等著他了。
吃完飯,母親和嫂子在廚房洗碗刷鍋,而周揚則是和父親大哥周平來到客廳喝茶聊天兒。
周亞文輕輕喝了一口茶水,而后看著小兒子說道:“小揚,你給小薇打過電話了嗎?”
“打過了,可以和外界聯系的時候就打過了,家里一切都好!”周揚道。
“那就好,你打算什么時候回去?”父親再次問道。
“過幾天吧,這邊還有些事情需要處理,怎么了?”
“也沒啥,就是你要是有時間的話,去一趟我們學校,9號項目應該是成了!”
聽到這話,周揚的眼睛頓時一亮。
他可是知道,化工學院的9號項目是超高強度的碳纖維,如果這事兒是真的話,那對于他們第十八研究院的多個項目來說都是福音。
甚至于對于整個華國的軍工業而,那都是里程碑的事件。
當下,周揚有些激動的說道:“爸,9號項目真的突破了嗎?”
“嗯,實驗室那邊已經弄出7.0gpa的碳纖維了!”周亞文道。
“只是實驗室產品嗎?”
作為一個技術大牛,周揚很清楚實驗室產品和真正能實現量產的產品之間的區別。
可以這么說,很多我們認為的黑科技,實際上實驗室里早就搞出來了,只不過由于成本太高或者是工藝太難,良品率太差,最終無法得到普及和推廣。
所以,對于周揚來說,如果只是實驗室產品的話,那這個突破的價值就要大打折扣。
周亞文笑了笑說道:“當然不是實驗室產品,是完全可以實現量產的,至于實驗室產品,我們已經弄出了8.0gpa的碳纖維了。”
“哈哈哈,那可真是太好了,說明我們那巨額的科研經費沒白花!”
為了研究碳纖維技術,他們這些年可是沒少往里面砸錢,7年的時間,保守估計已經砸進去五千萬了。
別覺得7年五千萬似乎不太多,但要知道現在可是八十年代,想當初八寶梁研究所剛建成的時候,一年的科研經費也就50萬而已。
盡管砸下去這么多錢,技術方面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先后攻克了3.5gpa到5.5gpa間的碳纖維生產技術,但比之國外還是慢了不少。
要知道早在1982年起,小日子那邊的東麗、東邦、碳公司、以及賊鷹的hercules、celanese公司、約翰牛的courtaulds公司等,先后生產出高強、超高強、高模量、超高模量、高強中模以及高強高模等類型高性能產品。
碳纖維的拉伸強度從5.5gpa提升到了7.0gpa,小規模產品達到了8.0gpa,模量也從230gpa提高到600gpa,使碳纖維的應用開發進入一個新的高水平階段。
所以,我們就算是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但在整個國際市場上依舊沒有什么競爭力,只能保證我們不用花大價錢進口這些低端碳纖維材料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果京城化工學院真能實現量產7.0gpa的碳纖維,那就代表著我們在這種新材料之王的生產技術領域已經徹底追上了國外。
“技術方面問題不大,雖然不敢說已經領先世界,但肯定是不弱與小日子和賊鷹等國的頂尖水平了,和他們的產品放在一起,我們也有一定的競爭力!”周亞文道。
接著周亞文繼續說道:“再就是我們正在對碳纖維的大束絲生產工藝進行科研攻關,爭取將12k突破到24k,甚至于48k,只要這項技術取得突破了,那我們的產品的生產成本就會大幅度的下降,在市場上就有更強的競爭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