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多錯多,謝景策閉上了嘴巴。
同他說了幾句話之后,寧衿反而有些茅塞頓開的感覺,低頭開始奮筆疾書。
好一會兒,秦祭酒還是沒有回來,她在書架上找了本周國的輿情圖來看,重點關注了一下永嘉關,試圖猜測父親在經過宣王和武安王的封地時究竟發生了什么,到底是誰動了手。
還沒想出個所以然來呢,大概是那頭的謝景策也寫完字兒了,兩個無所事事的人又湊一塊說話。
“方才老師說,一個月后各國出使大周,屆時藩王應當也會入京......你知道具體的消息嗎?”寧衿問道。
“你想知道什么消息?”少年反問她:“出使目的,還是使臣人數?”
難道他還能都知道?
如今天下情勢穩定,大國之間沒什么大的戰爭,邊境小國摩擦不斷,各國內部的情況暫時不得而知,但總歸也不會是那么團結對外,否則當初周國內亂的時候,其他人估計人人都想來分一杯羹,怎么可能無動于衷。
這回的交流大會估計也是各國之間試探虛實,互相探查情況的一個幌子,這個國家和那個國家達成什么交易了,聯個姻和個親,那個國家看另一個國家又不爽了,回去之后便開始謀算,準備挑事兒打仗。
無非就是這樣。
“別的國家我不清楚,我只知道這次受召回京的藩王之中,沒有武安王和宣王。”謝景策道。
這是昨日朝會的結果,原因嘛,表面上是因為離他們封地最近的北疆還有戰事,萬一有個什么意外,這兩人要隨時準備著支援,至于私下里還有沒有什么忌憚,那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周國國力算不上富強,大概率會同其他國家聯姻。”謝景策說的很客觀,有意提醒道:“至今還沒有正妃的太子就是最有誠意的人選。”
寧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