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王公公雖然只是個太監,可即便是朝中一品大員見了他也得恭恭敬敬。
張懷剛才飛揚跋扈,說話尖酸刻薄,這些都被記得清清楚楚。
要是論起來,今天在座的有不少人是達官顯貴,或多或少都見過張公公。
可這位公公今天是用了心了,是粘了假胡須,又在臉上輕輕地覆了一層粉。
誰也想不到,一個老太監會粘須抹粉,自然也就認不出來,卻不知自己的前途就在這個小本里!
“張懷,我早就和你說過,這天下詩文湊在一起,也不如李兄隨口吟誦的傳世佳作?!?
張懷剛才吃了虧,正在火頭上,聽到這話更是按捺不住。
“秦霄,你不知道有些人喜歡翻閱典籍,從中找出舊詩文來招搖撞騙嗎?既然說李陽行一步,詩百首,那不如作詩一首如何?”
“今日高朋滿座,這詩文是好是壞,自有公論,看看到底是不是像你說的那么神奇!”
張懷此人嫉妒心極重,說死也不相信一個小小的縣尉能有如此文采。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了李陽身上,這份壓力實在是作詩的大忌!
想要作詩,必須有著應景的心情,抒發情懷才行。若是在眾目睽睽之下被逼著作詩,那多半是低劣平庸之作。
張懷正是知道這一點,這才咄咄逼人!
看到李陽并不說話,張懷更是來了精神,說道:“這古書典籍浩如煙海,有不少人從中找出詩文,說是自己所做?!?
“咱們應該命題作詩,以防有人招搖撞騙。不止這位李兄敢應戰嗎?”
李陽只是淡然一笑,隨口說道:“莫要嘮叨,盡管說來?!?
張懷用手指著天上的明月,說道:“那就以明月為題,一述鄉愁如何?”
話音未落,李陽隨口吟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四句詩簡意賅,用詞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深的情感,是大詩人李白有感而發的千古佳作。
在場的人聽完之后都不由得動容!
竟然能有人用如此樸實的語,毫無辭藻堆砌的表現形式,把鄉愁說得如此入骨三分!
在座的這些人基本都非是京都人士,大部分都是通過科舉而出人頭地,遠離家鄉不知多少個年頭。
聽到這詩文,只覺得心頭酸楚,一個個黯然神傷,對當年的詩作者那份心情感同身受。
“我說…李陽,你小子可以呀!”李肅笑著說道,“就憑這一首詩,今年盂蘭盛會就能拔得頭籌!”
李陽笑著說道:“這只不過是隨口而作,詩文乃是小道,千萬莫要過譽,免得別人說小王爺偏袒于我?!?
這二人一唱一和,談笑風生,可是酒席間的氣氛卻已經變了。
剛才周圍這些人都是看在李肅面子,才和李陽保持了起碼的禮貌,可是現在神態之間已經多了真正的尊重。
張懷身為狀元,那肯定是識貨的。聽了這四句詩文,簡直是心如死灰!
這等意境實在是難以企及,只怕自己終身苦思冥想,也沒有如此傳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