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武帝朱溫拼命往邊境趕的同時,另邊魏國皇帝建武帝姬川也在乘船來的路上。
水陸轉換,晝夜不停。
當大寧先動手的消息傳到望京,讓姬川呆愣了好會,等反應過來就開始了破口大罵!
什么不講武德,什么卑鄙無恥,什么奸詐狡猾,什么不知所謂……如此云云。
罵了足足半個時辰,然后就趕緊召集諸位大臣,安排離京之后的事情。
姬川不是軍事菜鳥,他很清楚大寧先行進攻帶來的后果。
前線受擾,又不敢立即決斷,還要顧及梁國那邊的情況,這就搞的很尷尬……
讓他也很是被動。
計劃是三月開戰,這就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告天祭祖,發征討檄文等等,然后百官擁護,萬民相送,然后風風光光的出發。
他是第次打這樣的大仗,派頭自然要做足。
簡單說,能裝的逼定要裝。
可現在好了。
什么都裝不了,準備的各種流程都要省略。
心里的憋屈可想而知。
唯有點好處,大寧先動手,能給他個出師有名的機會。
不過也可有可無了。
畢竟之前準備了那么久,基本也是人盡皆知。
總之是把姬川氣壞了。
當下他召集來眾臣,在他離京之后,應事務由宰相宋太平總攬。
他不信任別人。
前線打仗,后勤穩固更為重要,還要提供后勤等支援……
其他人并沒有這個能力。
安頓好朝局,除此外姬川又下令讓印鈔局連夜印了大筆錢,然后第二天帶著錢就出發了……
他要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然后教訓這個可惡的,狂妄的妹夫。
是誰給你的勇氣主動進攻?
你是從何而來的自信?
這番變故真的是讓這兩位皇帝措手不及。
在他們拼命往邊境趕的同時,大寧皇帝元武帝也要出發了!
不過卻沒有那么急。
其實關寧還很期待,接下來的幾年應該不會太閑了,也省的沒事找事的出去外巡殺人尋樂了。
發起突襲取得成效,關寧就知道戰爭提前了。
魏梁二國皇帝必然會第時間趕往。
那么他也該出發了!
御駕親征!
這么多年,他終于要親臨線,當真是久違的感覺啊!
離京也沒什么好安排的,畢竟不是第次。
內閣處理政務,遇有不決詢問后宮……
還有交代,必須時刻關注北夷情勢,若起戰事第時間通稟。
目前還沒有消息。
可關寧已等不了,在舉行了簡單的儀式后。
新朝建立,大寧皇帝第次御駕親征開始了!
之前打北夷時并不能算,那是偷摸去的。
上京城的百姓沸騰了。
在打仗這方面,他們對皇帝陛下已達到盲目信任的程度。
畢竟戰績是實實在在的。
遙想當年,陛下還只是落魄世子時,就曾驅狼吞虎打敗魏梁二國聯軍。
這次應該不會有什么意外。
不過在對外宣傳時,老百姓們也并不知道這次魏梁二國可不是小打小鬧。
如果知道,怕也不是這樣了。
總之出征當日,聲勢很大。
唯不匹配的是隨行人員,因軍隊早已調配至邊境,這次出行并沒有可帶的大規模軍隊。
戌京師還沒到要出動的地步。
般來說,這是個風向標。
連戍京師都要動用,那肯定是戰爭到了很艱難的程度。
關寧只帶了三千御林軍,這算是天子依仗,即使正常出巡都是要帶的。
除此外,還有批人應選,那就是禮部精心培養出的講讀人。
這也讓不少朝臣疑惑,陛下出征不帶軍隊,卻帶了群大忽悠。
大忽悠是朝廷內部官員對講讀人的私稱。
難道說他們還能忽悠了敵國軍隊?
陛下的想法是真的捉摸不透。
三位皇帝不約而同的前往邊境……
真正的戰爭將要開始!
武游城,例行軍事會議正在舉行。
戍邊軍大帥郝倉看著各個駐地送回的情報,忍不住開口道:“梁國太子朱鎮太能忍了吧,我們幾番突襲侵擾,竟沒有任何反應?”
“確實能忍!”
其下將領不約而同的點頭。
他們其實已經做好準備,突襲侵擾或者說是騷擾,然后誘使敵軍發起進攻。
匆忙之下,必然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