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董事長,新年好?。 ?
葉辰沒有遲疑地接通笑道。
“葉董,新年好,新年好!抱歉,其實早就該給你打電話拜年了,但由于這段時間一直在跟進著汝窯碗的事兒,所以就想著到時再連同著關于汝窯碗的事兒一并給你打電話,這一拖就拖到了現在!還望葉董別怪罪哈!”董乾笑應道。
“董董事長重了,拜不拜年的是其次,聽你這意思,是那只碗找著關于官窯的線索了?葉辰道。
然而心頭卻也是不由為之稍稍一驚。
他知道在自己提供的線索下,憑董乾的能耐,遲早得挖出過去一直在塵封中不為人知的那段文物歷史。
只是沒想到董乾的效率會這么高...
“找著了,找著了!”
剎那間的話聲中,董乾已是帶出了幾分無以按捺的激動來。
“自從上次從英倫回來后,我便一直在根據葉董你提供的線索追蹤著,直到臨近過年時,才鎖定那些宋朝年間官窯人員的后代所在,為此我這些天一直都在東奔西跑著,從年二八開始,直到昨天才回來,連過年都是在外頭過的!”董乾連聲道。
“然后呢?”葉辰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大多數宋朝官窯后人已經完全不知曉那些了,但還是有一兩個在祖輩的口耳相傳中知道那段一些秘辛的,只是光靠祖輩的口耳相傳并不靠譜,好在有位后人家里頭保留著一份祖祖輩輩相傳下來的載事冊,根據上面的記載,的確是記載了宋高宗趙構當時微服私訪時曾讓官窯打造汝窯器皿的事兒,并且還記載了一些關于官窯出土汝窯的細微特征!為此,我連夜趕回江州召集了鑒定界跟歷史界的泰斗過來,把那份從宋朝官窯后人那兒得來的載事冊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對那只咱們從英倫地下拍賣會中拍下的碗進行重新鑒定!”
董乾的語速越來越來,“花了整整兩天一夜的研究跟無窮止的討論,直到十五分鐘前,鑒定界跟歷史界最終一致認定那只碗揭開了一段塵封的帝皇歷史,確定存在著官窯出土幾乎跟汝窯一模一樣的器皿在當時曾作以宋高宗趙構微服私訪時用的這么一出秘辛,而咱們那只碗,在依著種種歷史的佐證下,已經被定性為就是宋高宗趙構當初微服私訪時用過的器皿!”
一口一句咱們那只碗。
仿佛掏了四千二百萬拍下的‘汝窯碗’并不是自己獨有似的。
話至最后,董乾的聲音甚至是都哆嗦起來了。
“那看來我沒有看走眼,呵呵!”葉辰云淡風輕地微笑道。
“葉董,這只碗一旦被公開,必定會轟動文物界以及歷史界,根據初步估算,這只碗的價值不會低于十億,甚至是更高!”
說到這,董乾漸漸冷靜下來了,“葉董,這種大漏,你為什么要讓給我!”
“你為什么會相信我?為什么會花四千多萬拍下一只當時被定性為汝窯的宋朝碗呢?”葉辰反問一聲。
“我——”
我能說是鬼使神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