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能棲丘飲谷,船頭釣蝦。也不能霞友云朋,漱石枕流。
(棲丘飲谷即隱逸山林,出自《宋書·隱逸傳·宗炳》:“辟宗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對(duì)。”;霞友云朋一詞出自宋代葉適《朝請(qǐng)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或棲連崗,或泛長流;霞友云朋,造物與游。”;漱石枕流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diào)》:“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再看不見重疊嵐光,桃蹊柳陌,也看不見高山大野,滿川芳草。
再吹不得那料峭的小桃風(fēng),亦飲不得那酒滴小槽紅了。
抬手一扔,那絹制的山桃便進(jìn)了青鼎爐里。呼啦啦一下火光乍起,眨眼之間便將其吞噬了個(gè)干干凈凈。
鄭寺人又催,“姑娘快些換好衣裳,公子可要等急了。”
一支素簪子挽了毛躁躁的發(fā),換了衣袍,絞著袍袖,小七雙腿如有千斤之重,遲遲也不肯推門邁出去。
她被人看作妖物,渾身上下都著了火,蘭臺(tái)那么多人都看見了,又該怎么出門呢?
真不想出去呀,真想躲在這里,若走不了,便在這里躲一輩子。
鄭寺人又問,“姑娘可收拾妥當(dāng)了?”
小七忙應(yīng),“是,收拾妥當(dāng)了。”
“那咱家可就進(jìn)來了。”
鄭寺人說完話,果真領(lǐng)著兩個(gè)寺人推門而入,慈眉善目地說,“茶室素來都是公子靜心的地方,從前可輕易不許旁人來。咱家說句多嘴的話,姑娘的東西都得搬走,以后呀,可就得去外頭守夜了。”
小七鼻尖一酸,她在蘭臺(tái)是什么都沒有的。
那塊四方方的璽紱已經(jīng)不見了,大抵是被蘭臺(tái)公子拿走了,如今只有一塊龍形佩尚且還屬于她。
她自案上拾起玉佩,揣進(jìn)袖中,垂眉溫靜地笑,“我沒有什么東西了。”
鄭寺人耐心糾正著她,“是‘奴’,不是‘我’。”
小七便道,“是,奴沒有什么東西了。”
鄭寺人點(diǎn)點(diǎn)頭,繼而吩咐身后的寺人,“公子潔癖,旁人用過的可都不能留了。榻上的被褥、地上的衣袍全都扔出去,晌午前把茶室內(nèi)外全都仔仔細(xì)細(xì)地清掃干凈。”
寺人們趕忙應(yīng)下,便躬身垂開始收拾灑掃了。
小七在蘭臺(tái)唯一能藏身的巢穴就這么被人闖進(jìn)來,該扔的扔了,該棄的棄了,該擦的擦了。
那只小貍奴四下逃竄,不知該逃到哪里,一下被鄭寺人捉住尾巴提溜了起來,在眼前打量片刻,旋即也一把扔了出去,“公子可不喜歡這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