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去哪兒學(xué)這些詞的?弱蝦米?”
肖穎見他笑了,知曉他已經(jīng)被自己說動了,趕忙繼續(xù)用“美人計”。
“我在海邊長大的,蝦米見著還少啊?別說是小蝦米,就是大龍蝦也見過許多?!?
袁博再度被逗笑了,解釋說他在內(nèi)陸長大,還從沒見過什么大龍蝦,除了一些小河蟹和小蝦,海貨幾乎沒瞧見過。
她問:“海邊就能撈到大龍蝦嗎?海底的蟹多不多?聽說個頭都非常大!”
肖穎嘻嘻笑了,道:“沒呢!大龍蝦不好抓,好些得靠人潛下水去抓。蟹的個頭有大有小,趕海的時候常常能抓到。不過我和小姐妹們力氣小,抽水慢,所以趕海的時候都只能趕那些小坑。大坑的海貨一般比較多,可惜沒我們的份兒?!?
“抽水?”袁博好奇極了,問:“把水抽出來嗎?趕海就是海水退了,海灘上留下一些水坑,里頭藏著海貨吧?”
“對!”肖穎解釋:“大致是這個意思。不叫‘海水退了’,那邊叫漲潮和退潮。住海邊的人,什么時候海水會褪,什么時候會漲,都是一清二楚的。好多下水的漁民,幾乎能精準(zhǔn)到一兩分鐘。海水漲得快,有些時候一轉(zhuǎn)身,半身就泡在水里了。在海邊生活,得精準(zhǔn)把握這些潮汐的時間點才行?!?
袁博笑問:“你撈最多的是什么?”
“小魚小蝦?!毙しf微窘低聲:“都是一些小坑,沒啥好寶貝。而且我爸天天督促我讀書,壓根沒什么時間去海邊玩。成績最好的一次……應(yīng)該是有一次跟幾個小伙伴搬開一塊巖石——下方吸附著一窩的鮑魚。那些鮑魚一個個好大,比我的巴掌還大。我們一個個興奮得鼓掌,掰下來后,一人分了四五個回家。我媽好高興,趕忙燉了鮑魚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