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媳婦過門后,很快生下大孫子,家里一下子逼仄許多。
她和老伴一邊料理家里,一邊省錢還債,耗了一年多才總算還清。
偏偏兒媳婦不下奶,大孫子只能喝奶粉。那洋玩意貴得很,一包好幾塊錢,幾天就喝一包,家里一直拮據巴巴,就是為了大孫子能喝上奶粉。
幸好女兒也進毛巾廠上班,每個月幫襯家里一些錢,不然肯定更加緊巴巴。
但去年小孫子出生后,家里再次緊張起來。奶粉錢更貴了,偏偏小家伙是一個大胃王,吃不夠就哇哇哭。
大人餓一餓,忍一忍就過去了,哪里舍得餓著小寶貝。她把自己所有的退休工資都給兒子,讓他每個月都固定去廠里財務部領錢,回來給小寶貝買奶粉吃。
今年小家伙已經能吃飯,奶粉吃得很少了,但兒子說他們一直緊巴巴,老婆時不時跟他鬧。希望她的退休工資幫著他們以后買房,她沒說什么,點點頭答應了。
對父母親來講,年輕人過得好,過得舒心,他們才會真正放心。
譚小梅不滿嘀咕:“你顧著兒子和兒媳婦,他們可有顧著您?啊?您自個的難受自己擔著,還要幫著負擔他們,誰能來幫你分擔?”
“不是說少說兩句嗎?”譚媽媽瞪了瞪她,低聲:“你哥在廚房里,你嫂子可能也在。”
譚小梅撇撇嘴,鼻尖哼了哼。
“你不用管錢的事,我有錢。星期六我帶你去醫院看看,拿點兒藥來貼,或許拿點兒止痛藥啥的。”
譚媽媽想起她和自家侄女的合伙買賣,忍不住問:“你們那個——賣得不錯吧?你賺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