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這第二,就是通商。”
嗯?
什么?
通商?
聽到馮征的話之后,嬴政一愣,不解問道,“這收服匈奴之后,還要繼續通商?”
“是啊陛下,必然要繼續。”
馮征笑道,“經商的本質是交換,以物易物。
換句話說,乃是雙方乃至于多方,相互解決需求。
這事情久了,就會養成習慣。經商久了,更是會相互影響,相互依賴。
咱們大秦多大,不可能只被一層羊毛,兩斤羊肉給綁架了。
但是,匈奴人可就不一樣了。他們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生活方式,生存手段過于單一,若是和我們綁定了,時間長了,那是離不開的。
因此,我們通過通商綁定他們,他們上層貴族要利益,下層牧民要生存,自然會對我們更加依賴。
且,這交流久了,定然是他們更熟悉接受我們中原的文化和習性,這,是必然的!”
沒錯,這句話,馮征說的是非常的自信。
為何呢,因為華夏五千年的文明歷程,已經給了充分的證明了。
當時何其強盛的胡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最后,基本上,全都會被融合到漢文化之內。
當年漢人被胡人如何的屠殺,欺壓,鎮壓,但是最后,胡人還是融入了華夏漢文化。
縱然是橫掃歐亞的蒙古帝國,最后,主體也是在東方建立了元朝,雖未完全漢化,但是卻依舊實行中原的封建文化制度。kanshu五
沒辦法,文化,是一種最為基礎的工具,你有一個更優越的文化工具擺在面前,你用不用?
不用,那不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嗎?
所以,時間長了,匈奴被中原文化影響,改變,是少不了的。
“嗯,如此做,倒是也未嘗不可。”
嬴政微微點頭,他的想法自然是一口氣車同軌書同文,把一切外面的彎彎繞繞都給捋直了。
但是……
游牧文化,以及游牧環境,也的的確確與中原不同。
你不能讓他們大規模的在草原戈壁種麥子吧?
所以,特殊情況,特殊處理,的確未嘗不可。
“那,第三呢?”
“陛下,第三,就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兵權的問題。”
嗯?
聽到馮征的話之后,嬴政眼眸即刻一閃。
不錯,這,也是他最在意的問題。
兵權怎么辦?
如果,地方還有自己的兵權,而不是隸屬于朝廷,那才是嬴政,最難接受的。
作為帝王,作為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他最不允許的,那就是兵權在他人之手。
地方,更得服從中央!
否則的話,那與春秋戰國的諸侯百國,相互攻伐,有什么區別?
“陛下……”
看了看嬴政,馮征緩緩一笑,“臣的想法是,有限度有限制的,保留匈奴騎兵。”
什么?
聽到馮征的話之后,嬴政臉色一變。
馮征,要讓匈奴,保留自己的騎兵兵馬?
嬴政不禁凝眉詫異道,“馮征,你不是說,要化他們嗎?既然如此,那為何,還偏偏要讓他們保留兵權?”
沒錯,你要讓他們改變,卻還讓他們留著軍權,這不是越留越麻煩嗎?
沒了兵權,他們不是更會乖乖聽話么?
“稟陛下,臣的意思是,保留匈奴騎兵。”
馮征笑道,“可不是要讓這幫匈奴貴族,保留對抗中央的權利。”
嗯?
嬴政聽了,眼神一變,馬上說道,“你的意思是?”
“陛下,這留下來的匈奴騎兵有兩個作用,第一是穩定匈奴人的心態,第二,那就是替咱們打仗。”
嘶?
替咱們打仗?
“替咱們?”
“是啊陛下,這軍隊的作用,如果不是用來打仗,那要軍隊干什么?”
馮征一笑,“他們若是不同意替他們打仗,與咱們一同作戰,那憑什么給他們留?咱們又不是不能一口氣滅掉他們,這主動權在我們手里,選擇權看似在他們手里,但更在我們手里。未來征服了匈奴,他們只有兩條路可走,要么順從,要么消失,你說是吧?”
“嗯,確實如此的道理。”
嬴政笑道,“你說的一點都沒錯,若軍隊不是用來打仗的,那就沒有保留的意義。那你想讓他們如何作戰?”
“稟陛下,簡單。”
馮征笑道,“去找一些共同的敵人,讓匈奴人去發揮他們的優勢,協助我們作戰。
比如……”
說著,馮征順手一指,指向了匈奴的東面。
“東胡?”
看到地圖上的東胡兩個字眼,嬴政即刻問道。
“是啊陛下,正是東胡。”
馮征笑道,“東胡人,現在和匈奴人差不多,也是以游牧為生,咱們打下匈奴,就讓匈奴當我們的馬前卒,一起踏平東胡!我們把你留下,你得有作用,你要是沒作用的話,還要對我們產生威脅,那干嘛要留你呢?您說是吧?”看書喇
“嗯,是如此。”
嬴政笑了笑,隨即說道,“那你認為,東胡該如何處置?”
沒錯……
對于匈奴來說是選擇馴化模式,而且不能夠用完全中原的方式去馴化。
那么,同樣的東胡人,是否也要這樣呢?
還是,要把他們一口氣給消滅了?
“稟陛下,微臣認為東胡這個地方,倒是可以很大程度的推行郡縣制。”
嗯……嗯?
啥?
你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