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看到大秦的商業使團,帶來琳瑯記目的商品帶來破天的富貴結果卻是要率先的扔到那些懂得中原話的人的手里的時侯,他們才終于受到了沖擊,終于開始后悔了。
唉……
準備不當條件不足,那就只能把破天的富貴給錯過了。
那能不難受嗎?
所以,這撥人也是抓緊時間找到懂得中原話的人才,然后自已也是抓緊學習一些中原話,想要來一個亡羊補牢。
畢竟跟誰過不去,你別跟錢過不去啊。
當大把大把的,琳瑯記目的商品,出現在烏孫國的集市上,當這些緊俏的商品被人瘋狂搶購的時侯,當這些商隊和那些接洽的人,手里收到豐厚的財物的時侯,對那些本就有機會參與的人來說,受到的刺激則是更大的。
所以,這無形中,也更是加快了烏孫國中原化的進程。
幾乎每個烏孫國的貴族們,都開始了手捧小冊子,以最快的速度來熟悉大秦的文字。
精通是很難讓到精通的,但是卻可以讓到一些簡單的對話交流。
換句話說,雖然學習一門新的語,終究是痛苦和麻煩的。
但,你擋不住對他真正有需求的人。
當興趣和義務變成一個迫切的需求之后,動力也就不一樣了,得到的收獲自然也不一樣。
這些貴族們太渴望賺錢了,太渴望能夠從對大秦的經商之中得到利益財富了,所以他們自然會加緊學習和熟習的進程。
等到文字和語熟悉了之后,那隨著文字和語,所帶來的,必定會有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物資。
任何的文明文化的傳播,都是有這樣的過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