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看著龐子晉和他身后的一千人,心中有些不忍。
但,這就是戰爭!
每時每刻都有人死去,死在沖鋒的路上總比死在溫柔的夢鄉里光榮。
“德勝門出,西便門進,朕親自在西便門上給你們擂鼓,等你們凱旋!”
“末將得令!”龐子晉沒有任何猶豫。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人的職責是服從命令。
更何況他們是陛下親軍,此行即便是刀山火海,他也不有退縮半分。
他翻身上馬,回頭看著一千兄弟,揮手道:“出發!”
一千人馬快速在城中穿梭,朝德勝門方向疾馳而去。
朱連登上西便門的城頭,再次向下看去。
月光下,浩浩蕩蕩的順軍一次又一次的沖擊著城墻。
守軍借著地勢和天上的月光,將一批又一批的順軍永遠的留在城墻下面。
而順軍只能通過明軍火器射擊的間隙,在城墻上留下他們來過的痕跡。
但這種情況很快改變了。
因為一支部隊從北方疾馳而來,隨后一分為二開始在戰場上來回沖鋒。
五百騎兵身穿雙層甲胄,舉著馬刀馬槊在戰場上快速穿插。
在騎兵面前,沒有結陣的步兵就是案板上待宰的羔羊!
明軍騎兵有四大特點:軟弓,長箭,快馬,輕刀!
騎兵參戰后第一時間并不是沖向戰場,而是脫離戰場。根據戰場上對方步兵的站位布陣,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提前加速沖進去。
這樣才能做到快馬!
龐子晉在遼東打過仗,深諳其中的道理。
他出德勝門后立刻讓騎兵與步兵脫離,隨后帶著人迂回后沖向西直門外。
城內的守軍早已得到了消息,他們為了不誤傷友軍,紛紛將槍口炮口對準城下的順軍,一時間城下的順軍死傷慘重。
龐子晉帶著五百騎兵迂回半圈后沖進了戰場。
明末時明軍所用的刀被稱為腰刀,是一種單手使用的長刀,結合了日本刀的一些特點,造型纖細,刀柄略呈彎曲。
這種腰刀首先被戚家軍使用,也被稱為戚家刀。制作精良,造型輕便,有光明如水輕如紙的美譽。
在龐子晉的指揮下,前面的騎兵用刀劈砍,依靠馬匹速度的加持,他們手中的腰刀非常輕松的將順軍身上的棉甲劃開,造成傷害。
有些傷勢雖然不致命,但造成的心里傷害比肉體傷害要嚴重很多。
不等那些受傷的士兵緩過神,就被后面沖上來的騎兵劃破喉嚨,或被射貼臉箭死于非命。
等那些步兵反應過來,騎兵們已經沖遠了。
五百騎兵宛如一把收割生命的鐮刀,在城外左右揮舞收割生命。
攻城的都是順軍精銳,經過短暫的恐慌后,他們這些騎兵人數很少,于是在各自將領的指揮下開始結陣對抗。
眨眼間,漫山遍野的步兵收攏成幾個方陣,一個個手拿武器小心應對。
見順軍結陣,龐子晉不在安排騎兵沖陣,而是拿出弓箭并吼道:“所有人,軟弓長箭,放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