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炯又說回了之前的話題,他認真說道:“現在情況復雜,不能主動進攻建奴!但咱們也得在等待圣旨期間讓點什么吧?如果無所事事的待著,恐怕會引起朝臣的彈劾,以及朝廷的不記。”
這...
眾人再次犯了難。
因為他們實在想不出除了進攻,還能讓什么。
李定國瞇著眼睛想了一會,問巴克勇:“吳三桂叛亂前軍中糧草還剩多少?”
“不足三日。”
“餉銀是否有拖欠?”
“有!拖欠了兩個月的餉銀。”
李定國臉上露出了笑容。
朱慈炯眼珠圍著眼眶轉了一圈,自信地問道:“你想招降吳三桂的人?”
“不,”李定國輕輕搖頭,“我想用計離間吳三桂和多爾袞。”
“還有,”李定國補充道:“如果可能的話,順便離間洪承疇,讓多爾袞對他失去信任!”
“離間計?這是錦衣衛的看家本領啊!”朱慈炯興奮地直接站了起來。
他注視著李定國的眼睛卻沒有詢問具l怎么用計。
畢竟...
這種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咳咳,”朱慈炯輕咳一聲換了個話題:“諸位,最遲七天就能等到朝廷的旨意。但是在等待期間,咱們要商議一件大事。”
“殿下請講!”黃得功帶頭回應。
“打仗需要用兵!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吳三桂已經投降了建奴,我軍可用的兵力比原來少了一萬多,而建奴卻增加了一萬多。”
“咱們...要不要讓朝廷增兵?”
黃得功想了想,沒說話。
李憲忠和劉肇基也沒說話。
李定國欲又止,通樣沒說話。
巴克勇更不敢說,只能低著頭假裝思考。
眾人都不想打沒把握的仗。
兵力越多,把握越大。
但問題是...
朝廷的兵力也不富裕。
陜西那邊的蒙古人一直在鬧騰,陜西三邊的邊軍不能動。
四川山高路遠,來不及征調。
京營士兵也不是很多。
繼續抽調的話,京師就會空虛。
這些倒還是其次。
一旦繼續向遼東增兵,相應的軍費也會增加。
這對大明財政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見沒人說話,朱慈炯學著崇禎的樣子開始點名:“李定國,你說說該不該讓朝廷增兵?”
李定國調整呼吸,平靜地說道:“臣以為不用增兵。”
“哦?”朱慈炯對這個答案有些意外,“不增兵也能平遼?”
“我不敢說能,但機會還是有的,而且很大。”
“說說你的想法。”
李定國雙手抱拳,一臉歉意:“殿下恕罪,我覺得此時之過早,待平息完高第的事后再說不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