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克達有誓死不降的勇氣。
卻沒有死守城池的能力!
他雖然成功蒙騙城中百姓,讓他們暫時放棄了投降的想法。
可當明軍把百余門紅夷大炮齊刷刷擺在城外時,別說城墻上的百姓了,就連瓦克達自已也閉上了嘴。
遼陽城緊鄰太子河。
城外泥土潮濕松軟,無法挖地道使用放崩法攻城。
所以火炮成了明軍的首選。
圍城的當天,明軍試探性的放了幾十炮測試射程以及城墻的防御能力。
第二天。
明軍開始了表演。
一百多門紅夷大炮集中轟擊城墻的西北角。
經過一天的轟擊,西北角一帶的城墻垛口全部被削平。
城墻的墻磚也有多處損毀。
好在城墻還算結實,沒有發生坍塌。
建奴也有火炮。
但只有區區不到十門。
其余火炮早就被記達海轉移到了沈陽,用來加強防御。
火炮數量沒有明軍多也就算了,射程也不如明軍火炮遠。
再加上火藥緊缺,所以建奴僅僅象征性地還擊了數炮后便沒了聲音。
轟——
轟——
炮彈射到城墻上發出巨大聲響的通時,整個城池甚至大地也跟著一起顫抖。
明軍火炮在給城墻造成物理傷害的通時,也給城中軍民造成了心理傷害。
大地和城墻每顫抖一次,他們的心就懸起來一次。
生怕城墻被轟塌,失去賴以抵抗的屏障。
起初城墻上還能站人。
由于炮彈太過密集,瓦克達不得不讓大部分人來到城墻下面躲避。
到后來。
他只留幾個人在上面警戒,剩下的全都跑到城墻下面躲避炮彈。
就這樣,一天時間過去了。
第三天。
明軍又開始了炮轟。
轟至晌午,遼陽西北角的城墻忽然猛地一震。
支撐城墻的城墻磚,已經被明軍的炮彈擊碎了一層又一層。
剩下的城墻磚無力支撐厚重的城墻,發生了坍塌。
早已準備多時的明軍步兵立刻推著攻城器械,朝著城墻缺口發起了沖鋒!
嗚——
號角聲響起,喊殺聲震天!
......
開原。
開原與沈陽相距三百多里。
這里曾經是大明遼東安樂州的治所,也是三萬衛和遼海衛的駐軍地點。
屬于大明遼東重鎮。
建奴占據遼東后在開原亦有駐軍。
他們雖然表面上和蒙古人成為了一l,實際對蒙古人還是有防范之心
開原城的軍民早已準備好了午飯,多爾袞勒停戰馬下令大軍休息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