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峻嶺之中,關遼登津水師總兵黃蜚正率領三萬大軍在雪地中艱難前行。
冷,實在是太冷了。
入遼雖然已有數(shù)年光陰,但水師官兵大部分時間都在山東登州和戰(zhàn)船上待著。
還有一小部分時間在遼西和遼南度過。
那些地方雖然也冷,但是和崇山峻嶺里的冷不一樣。
那些地方是干冷。
山里的山峰和樹木長時間遮擋陽光,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
南路軍的行軍路線,阿布達里岡大約在152公里處
“報!”探馬趟著雪來到黃蜚近前:“總兵大人,前方十里就是加哈寨了,那里有數(shù)百建奴正在伐木堵路。曾英將軍正在集結(jié)士兵,準備驅(qū)趕。”
黃蜚將兵馬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個梯隊是曾英的兩千步兵。
任務是偵查敵軍蹤跡,并進行驅(qū)趕,為第二梯隊創(chuàng)造安全的環(huán)境。
第二梯隊是楊展的兩千廂兵。
他的任務是清理障礙物,為后面的大部隊修橋鋪路。
第三梯隊是黃蜚自已。
他率領剩下的兩萬多主力帶著輜重,步步為營小心謹慎。
聽聞前方有建奴,黃蜚向前方遠處看了看。
此時天空正在下雪,遠處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停止行軍,派出探馬偵查附近山林的情況。”黃蜚下令。
山路之所以容易遇伏,主要是因為路的分支太多。
山路和樹葉的脈絡有很多相似之處。
樹葉有主脈,側(cè)脈和細脈。
山路也有主路,小路和山路。
主路除了向前延伸,還有很多向左右延伸出去的小路。
小路繼續(xù)延伸出更多山路。
這些路都有一個特點:蜿蜒崎嶇且復雜難行。
在平原地區(qū),一眼就能看到周圍有沒有敵人。
在山中若想不遭遇伏擊,需要把這些大大小小的路全部探查清楚。
只探查道路還不行。
有些易于攀爬的山坡或者山峰,易于藏兵的樹林都需要探查。
工作量可想而知。
在黃蜚的指揮下,大量士兵離開隊伍探查周圍的情況。
有些士兵查的很仔細,把每條路都盡量親自走一遍。
有些士兵查的比較馬虎。
稍寬一點的路還會親自深入探查,窄一點的小路懶得查。
大部分人先是憑借經(jīng)驗在路口觀察積雪的地面上,有無腳印或者馬蹄印。
然后在路口找一個高點登高望遠。
在晴朗天氣,這種辦法確實沒太大問題。
但現(xiàn)在大雪紛飛,目視距離十分有限。
地面上的腳印和馬蹄印很快就被雪花覆蓋。
當接到士兵們沒有敵人蹤跡的匯報后,黃蜚遲疑了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