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遼總督的人選上,眾人意見不一。
兵部尚書王家彥舉薦呂大器出任。
吏部尚書邱瑜推薦袁繼咸。
戶部尚書謝三賓覺得馬士英比較合適。
禮部尚書黃錦則認為現任薊遼總督王永吉就可以。
崇禎目光掃視一周,最后落到內閣首輔范景文身上。
“范閣老沒有要舉薦的人嗎?”崇禎問。
范景文不動聲色的回答:“朝中文武皆是賢良,無論誰擔任平遼總督,臣和內閣都會傾力支持!”
范景文的意思很明顯,他不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但是誰當總督他都支持。
最先表態平遼的是他,可是他沒有舉薦任何人擔任平遼總督。如果您覺得本站還好,為了避免轉馬丟失內容,請下載愛讀免費小app。下載地址aidufree.apk
在一般人眼里看來不合常理,可是在崇禎和滿朝大小狐貍眼里看來非常合理。
范景文是內閣首輔,文臣之首。
官場就是戰場。
只要想給朝廷做實事,無論多么謹慎都會犯錯。
這和做家務一樣。
刷碗的會摔碗,做飯的會糊鍋。
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范景文內閣首輔的職位和權力已經是官員可以到達的頂峰,再往上只是一些虛職,并無實權。
平遼這種大事看似是前線的戰爭,實際朝廷內部也在博弈。
前線打的是勝負。
朝廷內部爭的利益和權力。
前線最忌臨陣換將。
朝廷也一樣,如果臨時換掉首輔帶來的內部影響不比前線小。
范景文當務之急是少犯錯或者不犯錯,只有這樣才不會掉出權力中心,朝堂內部才不會亂。
其他人不同。
他們還有往上爬的空間。
平遼就是機會!
崇禎對這種政治生態了如指掌。
他看向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把諸位尚書舉薦的人名都記下來,朕要好好斟酌一番。”
“是!”
接下來,眾人又商議此次平遼需要調動的兵馬數量,需要的錢糧等。
當然,這些數字只是啟動數字。
戰爭機器一旦運轉起來就無法停止,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砸錢,直到其中一方無錢可砸。
商議了許久之后,內閣首輔范景文給出三個數字:“陛下,此番出兵遼東至少需要十二萬步騎,三萬水師外加五百萬兩白銀。”
“五百萬兩銀子能花多久?”崇禎問。
“在只發兵餉和糧餉,不考慮撫恤銀的情況下,這些錢大概能夠支撐二十個月。”戶部尚書謝三賓回答。
“二十個月!”崇禎心里那根弦突突直跳。
怕什么來什么。
朝廷之前就有虧空,幸虧有王之心的開礦收入作為補貼。
現在新的缺口來了,想補齊缺口就得給王之心增加任務,或者另辟蹊徑。
給王之心增加任務很不現實。
從開礦至今,崇禎每天能都接到江南官員遞上來的題本,內容都是彈劾王之心欺壓士紳,以權謀私,公報私仇...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罪名引起了崇禎的注意:煽動百姓暴亂!
看到這個罪名,崇禎不但沒有生氣,反而有些高興。
他看到了洶涌的民意,看到了百姓奮起反抗士紳壓迫的決心。
此舉雖然會造成地方動蕩,但也打擊了士紳在地方上的權威。
為將來皇權下縣做好鋪墊...
他現在承受的壓力已經很大了,不能再增加任務。
既然不能增加任務,那么就得尋找其他增加收入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