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慶元帝打著為災區的百姓點燈祈福的名頭,讓手下的皇宮貴族們紛紛慷慨解囊。
蘇譽和顧長樂兩口子為了離開京城,把里面慶元帝賞賜的東西都捐了出來拿了個頭彩。
美其名義是為災區的百姓祈福,實則是因為公主府的東西他們是帶不走的。
所以干脆捐了出來,讓缺錢的皇帝記足后能放他們離開京城。
事實證明,當時兩口子是賭對了。
后面他們離開了這么久,公主府一直沒人住。
后來東南與朝廷關系越發惡化,這公主府雖然還沒有被收回,但也疏于打理。
如今只能臨時收拾出一點地方讓蘇譽和顧老頭先落腳。
蘇譽還有事情要處理,顧老頭也要看看京城的布防,與京城的將領們見個面。
爺孫兩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
簡單說了一下目前的情況后,便各自分開了。
元寶拿著今日新出版的《京城新報》遞給蘇譽,說道:“如府君所,這報紙在京城,賣得非常好。”
“我們事先準備了這么多,沒想到不到半天就賣完了。”
“書屋那邊問是否要加刊。”
這報紙最終的定版是由蘇譽點頭的,所以他不用看都知道是什么樣的。
蘇譽想了想,說道:“那便再加刊一次。”
“后續便不用再加刊了,專心準備下一次的內容即可。”
蘇譽也沒想到會賣得這么火爆。
這報紙價格不高,他用了貴材料的印刷原料,所以賣一份能保本都很不錯了。
不少百姓們沒見過這么便宜的刊物,就算有些不識字的,都愿意掏一文錢去買上一張拿回家。
因為沒多少錢賺,所以基本沒有書屋會跟風去復刻這些報紙。
蘇譽對此還算記意。
......
隨著報紙的火爆售賣,最先坐不住的,自然是大周皇室的人。
這報紙上居然刊登了不少他們大周皇室的事情。
雖然主要現在還是主要集中在元安帝身上,可其中卻還出現了不少皇親國戚的名字。
按照這樣的情況發展,他們都擔心下一份發行的報紙上面會寫更多的東西。
皇室丑聞這種東西自古以來就有,可一直都是上層的秘密。
蘇譽這野路子進宮的,卻通過這種辦法要把他們的那點破家事公之于眾,供給百姓們津津樂道。
美其名曰是讓百姓們知道此大案的進展,但背地里受影響的還是他們大周皇室啊!
蘇譽剛坐下不久,便聽到外面的人稟告說:“府君,端王求見。”
“端王?”
端王的父親是慶元帝的堂叔叔,所以他算是慶元帝和元安帝的堂兄弟。
這些在蘇譽科舉的時侯,都是要了解的。
沒費多少時間,就想起了這個名字。
葛時笑道:“我還以為大周的皇室起碼有幾個聰明人,會在府君進了宮后,便會主動過來找你。”
“沒想到還是要府君出手,他們才舍得過來。”
可想而知,要是沒有這報紙,大周皇室的人都還抱著一絲希望在讓縮頭烏龜。
蘇譽說道:“讓他進來。”
很快,端王便被請了進來。
端王頭發胡子幾乎都白了。
他年紀比慶元帝還大,面相也老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