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右衛(wèi)指揮使賀錦用深邃的目光看著戰(zhàn)場,悠悠說道:“現在有三條戰(zhàn)線!東線的劉肇基已經給咱們支援了一萬六千騎兵,無法再從東線調兵。”
“想攻錦州,必須拿下南山!南山的重要性就不用我多說了吧?中線的總督大人正在指揮兵馬全力攻打南山!此時從中線調兵不但會影響中線的戰(zhàn)局,甚至影響整個平遼大軍的勝負!”
“所以咱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靠自身的力量守住西線,等待總督大人拿下南山!”
李順祖屢次張開口想要反駁,卻發(fā)現自已無話可說。
三條戰(zhàn)線都有自已的敵人。
把希望寄托在增援上顯然有些不切實際。
李性忠拍了拍李順祖的肩膀,又朝賀錦點點頭:“確實,西線只能靠咱們自已。”
嗚!
遠方突然傳來了號角的嗚咽聲。
三人同時抬起頭。
發(fā)現滿達海已經出動所有了兵馬,朝明軍發(fā)起了決戰(zhàn)邀請。
整個戰(zhàn)場從東往西,目光能看到的地方全是騎兵!
四萬多騎帶來的壓迫感讓戰(zhàn)場上的明軍精銳出現了騷動。
不騷動是不可能的。
別說四萬騎,對普通人來說四百騎同樣也能帶來壓迫感。
以祖寬為例。
崇禎八年他被朝廷任命為援剿總兵,率領三千關寧軍入關剿滅流賊。
他的三千關寧軍追著數萬農民軍打!
壓迫感可想而知!
面對四萬多騎兵,饒是見過大場面的李性忠也忍不住變色。
“二叔,”李順祖咽了口唾沫,“建奴要和咱們決戰(zhàn),打還是不打?”
“當然要打,否則西線不保,中線的側翼會遭到攻擊!”李性忠緩緩拔出戰(zhàn)刀,“傳令大軍,準備御敵!”
兩萬六千明軍騎在馬上,肅然而立。
此時建奴大軍催動戰(zhàn)馬發(fā)起了沖鋒。
在相距百步時,明軍發(fā)起了反沖鋒。
騎兵的優(yōu)勢是機動性,對方動,已方也得跟著動,否則會失去優(yōu)勢。
艷陽下,兩道洪流撞到一起。
前面的騎兵先是快速射出數輪箭矢,隨后拔刀開始肉搏。
后面的騎兵則維持陣型保證已方縱深防御。
原野上旌旗晃動,喊殺遍野。
“繼續(xù)往建奴后方派兵,一定要找到外藩蒙古兵,把他們擊潰!”李性忠待在中軍旗下,皺著眉指揮作戰(zhàn)。
從開戰(zhàn)至今,他一直在尋找外藩蒙古兵的位置。
一旦找到外藩蒙古兵,他會立刻派遣精銳發(fā)起進攻。
只要將外藩蒙古兵擊潰,其余兵馬也會跟著潰敗。
結果找了半天也沒能發(fā)現他們的蹤跡。
顯然被滿達海藏在了后面。
李性忠無奈之下只能抽調縱深的兵力,去攻擊滿達海的后方。
滿達海的想法和李性忠不一樣。
他命一部分八旗精銳在正面和明軍對抗,然后派遣八旗兵與外藩蒙古兵的聯合部隊進攻明軍側翼。
這樣會迫使明軍抽調縱深兵力防守側翼。
戰(zhàn)線會因此被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