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巽一點也不隱瞞的道:“陛下之前臣是擔心國家經濟不足,所以才將自己的計劃只說了一半出來。”
“現在您既然這么講的話,那臣剩下的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告訴您了。”
用趙巽的話,其實從水路進攻的確是個好辦法,但是要想十拿九穩,并且快速的戰勝對方,最好還是能夠水陸并進。
常道陸上用兵三千五,水中就要一萬八,水陸并進更費錢,十萬八萬都是過家家。
楚贏也被他說的有點蒙了:“你打算要水陸并進,那二十五萬人還夠用嗎?”
“夠。”
趙巽并沒打算增加兵員,相反他現在的想法,是讓軍隊一分為二,水上行進十五萬人,陸上十萬。
但是在陸上的十萬兵馬卻不要直奔波斯,反而是要從左右兩翼繞開波斯的正面,然后準備在他的兩側駐扎。
“當波斯灣方面我軍正式與敵交戰,并且成功壓制住他們的防御體系之后,陸路兵馬再共進擊敵。”
“這樣一來,到時候我軍就可以從三方面將波斯人死死控制住。”
話說著趙巽這邊還是老習慣,在沙盤上面將自己的部署,排列的詳詳細細:“陛下請看,這其實才是臣全部的部署圖。”
楚贏只是掃了一眼就弄清楚了他的意圖,之前所以沒有講出,只怕是因為陸路上的兩支隊伍,在行動之后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空白期。
這個期間,兩支隊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指定地點駐扎。
并且因為是分兵而用,所以每一支隊伍的費用都要單獨計算。
如果是一個大的作戰單位,聚集在一起每天要花十萬銀子的話,要是拆開成為三個小集團,每天的消耗并不會直接均分持平發,反而還會急劇增加。
甚至于十萬銀子到最后會變成二十萬、三十萬,甚至是更多。
因為一旦拆分開來的話,每一條供給線路就全都變成全新的了,所要投入的建設費用,再加上運輸成本的話,一下子就翻了三倍!
這也只是前為什么趙巽沒有說出來的原因,實在是太燒錢了。
“陛下您看這樣的安排,可以嗎?”
趙巽輕聲問道。
楚贏猶豫了一下,最終點了點頭。
怎么說呢其實這么大的消耗,的確有點超出他的預料,但是一想到他們在征服波斯之后索得到的好處。
楚贏還是愿意拼一把的。
“好吧,就按照你說的我們水陸并進!”
“多謝陛下!”
這下趙巽就更有信心了:“如此一來我軍可以水陸并進的話,到時候雖然消耗增大了,不過我倒是相信,戰斗可以更快結束。”
“好一切就按照你們的計劃去做。”楚贏話說這已經給他開出了公文憑證:“三個月之后戰船下水確定沒問題之后,你們就立刻出發。”
“三個月時間足夠你調兵遣將了吧?”
趙巽摁了一聲,“如果要是全軍上下都愿意認真聽命,嚴謹執行的話,不出以一個月時臣就可以讓先頭部隊集結完畢!”
要從全國各地調兵,楚國疆域遼闊最遠路途的士兵可能要半年的時間才能集合完畢,但是眼下按照趙巽的設計,他可是沒有打算的能等到人員聚集整齊之后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