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白在建華村待到,臘月二十三,訂好了車票,準備在小年這天回家。
可是沒有想到,一大早的就有村民找上門來了。
是村民張寶豐,和村民張寶國兩人。
這兩人姜小白也認得,原來是村里的老光棍了,兄弟倆兩人爹媽死的早,村里又沒有什么親戚。
可是說基本上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兄弟倆人睡一個快要塌方的土坯房。
夏天的時候漏雨,冬天的時候漏風。
家里窮的叮當響,當然沒有姑娘愿意嫁給他們。
不過就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兄弟二人,身上卻沒有一絲壞毛病,反而踏實肯干活。
他們倆可以說是知青罐頭廠第一批雇傭的員工。
而建華村修建的第一批新磚房里邊,也有兄弟二人的份,家里分了土地,兩人又在知青罐頭廠上班。
這兩年也慢慢的攢了些錢,有錢了,也有房子了,終于有人上門要幫著說媒了。
兄弟二人頭上沒有婆婆管著,一嫁進來就能夠當家,只是畢竟年齡大了些,像兩人三十五,六歲這個年紀。
基本上能夠嫁的都已經嫁人了,還單身著的不是身體有毛病,就是已經二婚了。
兄弟倆雖然生活貧苦,但是心氣卻不低,一邊謙虛的拒絕著給說媒的人。
另一半埋下頭努力的改變著自己的生活。
對于這兩個人,姜小白還是挺欣賞的,所以本來已經準備拎著包出門的姜小白,把包放在一旁又坐了下來。
“寶豐哥,寶國哥,你們怎么來了?”姜小白一邊給兩人泡茶,一邊笑著請兩人坐下。
兩人把手里拎著的兩瓶酒,放在了桌上,有些緊張的坐了下來。
“小白廠長,您快別忙活了,我們就兩句話,說完就走。”大哥張寶豐說道。
“沒事,不著急,有話慢慢說,現在家里過的怎么樣?有沒有什么能夠幫上忙的,盡管說?別不是你倆有人要結婚了吧?”
姜小白笑著說道,這兩人突然上門,是不是要結婚了請自己當證婚人啊。
就是不知道哪天,自己能不能夠趕得及回來。
“不是,不是。”兄弟倆連連擺手說道,臉色漲的通紅。
雖然他們的歲數要比姜小白大一大截,可是在姜小白面前還是緊張的很。
雖然姜小白整天笑瞇瞇的,可是卻絲毫不減他在建華村的威信。
“那是啥事?”姜小白疑惑的問道,除了這事他真的想不出來,兄弟二人找自己還能夠有什么事了。
兄弟倆對視了一眼,然后張寶豐開口說到:“小白廠長,您不是說年后要在養豬場外圍種果園嗎?我們想承包村里的果園,您看行不行的通?”
說完,張寶豐就緊張的看向姜小白,姜小白在村里不說一而決,可要是姜小白不同意的事。
其他人想干成,還真的不容易,更不用說還是和建華養豬場有關的事了。
至從姜小白那天開會的時候說了這事以后,兄弟倆就在琢磨了,兩人商量了好幾天,終于下定了決心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