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這個地方有感情,想過很多,但是唯獨沒有想到的竟然是這樣。
何止是生活過好了一點,這簡直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唉,老鄉,這個知青小院怎么走?”張艷梅問道。
“我也不是本村人,不過你打聽的地方我還真的知道,沿著這條路走到頭,右拐,看見一個面粉廠,對面左轉走一截就能夠見了。”
“唉,好嘞,謝謝啊。”張艷梅點點頭。
帶著一群人往知青小院走去,轟隆隆的機器聲響起,門口停著牛、馬車,自行車,摩托車,三輪車各種交通工具。
一袋袋糧食拿進去,也有人絡繹不絕的拿著一袋袋面粉,小米走出來。
這哪是面粉廠,就是一個糧食加工廠,不止是光加工面粉的。
只不過門臉上寫著幾個大字“建華面粉廠”,其實之前不是叫這個名的,之前叫“寶國面粉廠。”
這個面粉廠加工廠是村民張寶國開的,開張的時候還和姜小白商量過,后來張寶國覺得寶國面粉廠這個名字不夠大氣,于是改成了建華面粉廠。
“這哪是村子,完全就是一個鎮子啊。”張強感慨道。
幾個人左轉不遠,就看見了記憶里熟悉的那個地方,知青小院。
“知青小院,是知青小院……”閆靜指著知青小院叫了起來。
“對的,是這里,當初我們插隊的時候就是在這里住的,原來不叫知青小院,是大隊部的,后來搬走了,房子就空出來了……我們住了以后,后來知青小院就慢慢的叫開了……”
張艷梅說著,幾個人走了過去。
“還挺漂亮的。”張強看著知青小院說道。
原來小院子的大門,是一個地主家,木門上有雕刻著的各種圖案,門口還有兩個小石頭獅子。
獅子蹲在石柱上邊,石柱上也雕刻著各種圖案。
不過大木門是純原木的,沒有一點顏色,看起來普普通通的。
而現在,大門上邊已經刷上課各種顏色,顯得非常的氣派和古聲古韻。
上邊還有一塊牌匾,寫著“知青小院”四個字。
大門這個時候敞開著,透過大門還能夠看見院子里的景象。
“走吧,進去看看。”
一群人推門走了進去,只不過剛進去,一個老頭就從院子里出來了。
“你們是誰啊?”老頭一頭頭發花白,扎了個辮子在腦后。
雙手背著后邊,穿著一件黑色的唐裝,氣勢很足的。
“大爺,我們找姜小白……”張艷梅話還沒有說完,就被老頭打斷了。
“找姜小白來這干啥啊,而且你們誰啊,張嘴閉嘴就找姜小白……”老頭擺擺手說道。
“我們是那個當初插隊的知青,這次回來就是看看,然后聚一聚……”
張艷梅開口說道。
“知青,你們是和姜小白一批的知青?”老頭一愣,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