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遠一想也是這個理,知道辭不掉,只好應承下來。
“不過,我也會去現場,想去看看魯偉。
他出發那天,我正好在早餐店遇到他,感覺他灼熱而充滿激情,我想看看,經過流浪生活之后,他會有什么變化,這還是挺讓人好奇的。”
夏顏答應一起去頒獎,讓紀遠頓時覺得自在多了。
周一。
紀遠因為是頒獎嘉賓,穿了一身正兒八經的淺灰色小西裝,頭發梳成整齊的發髻,看上去多了幾分職場麗人的精干。
夏顏開車,恭送頒獎嘉賓到《詩刊》雜志社特意租的旺京酒店會場。
到酒店時,樓下也布置了相應的氣氛,什么彩條、氣球、迎賓員、紅毯、記者,氣氛組一應俱全,全部到位。
讓夏顏吃驚的是,現場竟然還來了許多粉絲。
沒想到,這年頭,詩人比明星還耀眼,走紅毯不算,記者鏡頭追逐不說,還有粉絲捧場,其瘋狂的熱情,不亞于后世的追星族。
夏顏把車停在車庫里,讓紀遠去走紅毯,自己混在追星族里,饒有興味地觀看現場。
現在的《詩刊》,年發行量達到驚人的60萬份,財力雄厚,腰包豐實,因此在舉辦這種活動時,也很大方,盡顯氣派。
這在另一個層面上,也讓粉絲覺得,他們崇拜的詩人,哪怕是踩進泥里,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是個扛大力活的,是鐵路巡道工,是無業青年,在這一刻,人生都得到了升華。
這一切華麗的氛圍,配合走紅毯的那些詩人略顯寒酸的衣著打分,會讓人有一種人生錯位的極致錯亂感。
而這種物化場面的奢華,和詩人精神的華美,形成響應,粉絲們一點也不注重詩人的外表、打扮,反而可能越木訥、越樸素的著裝,更能激起他們的共鳴。
儀式開始后,每位詩人從紅毯上走過時,主持人都會字正腔圓地介紹他的筆名、成名作、代表作,引來粉絲瘋狂的歡呼和吶喊,場面感人。
這一次年度最佳詩人的頒獎,除了評出最佳詩人外,還評出了最具影響力詩人、新銳詩人、潛力詩人等諸多獎項,引來關注無數,堪稱為詩壇上的盛宴。
能獲獎的詩人,都以此為終生的殊榮。
而當魯偉入場時,全場的歡呼聲最大,掌聲經久不息,還有一些女粉絲,邊哭邊喊:
“魯偉,我要和你去流浪!”
“魯偉,我愿意奉獻自己最好的青春,陪你一輩子!”
“魯偉,我愛你!”
在這種相對保守的年代,竟然還有女粉絲敢這么瘋狂表白。
而魯偉走到紅毯中間時,場面一度失控,有一個女粉絲沖過紅毯邊上的安保線,沖上來要抱魯偉。
還好,安保反應很快,把人邊勸邊拉走了。
現在還沒有粉絲的叫法,但夏顏習慣了用這個詞來歸類這個群體,看到粉絲如此瘋狂,夏顏不禁也大受震撼。
果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
一代人的偶像,都會給這代人帶來激情和上進的動力。
魯偉顯然也被粉絲的狂熱之舉驚到了,他臉上也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但這些日子的流浪,顯然讓他應對和機變能力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他倒是很從容。
在女粉絲被拉開后,他整了下藍西裝的領口,微笑著對尖叫的粉絲們揮揮手,頗有朦朧詩教父的風度。
就在此時,他的眼神投向了人群中一個冷靜的女子,頓時,他臉上的微笑,換成了錯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