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讓夏顏加深了醫療器械研發的緊迫感。
她和紀遠商量過后,除了繼續做好醫療器械的進口生意外,還自己申請成立了一家醫療器械生產公司,專司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
這家醫療器械要擁有自己的研發機構,招攬高精尖的研發人員,致力于開發研制世界最先進的醫療器械。
二人絞盡腦汁,最后決定把這家醫療器械公司命名樂民。
和樂購、樂享等企業僅有一字之差。
隨著投資戰線拉長,夏顏覺得,應該多培養一些管理人手,不然光靠他們這幾個,能把他們累死。
紀遠已經著手培養身邊幾個“親信”,比如小周他們。
但畢竟他們是從大學畢業就踏入公司,而且直接就在紀遠身邊工作,缺少基層工作的經驗,紀遠還是不敢放手把重要的業務交給他們。
紀遠把這些顧慮和夏顏交流后,夏顏想了個主意,道:
“你把他們都放到基層鍛煉幾年,如果能殺出來,就得以堪當重任,如果就此消沉,寂寂無聞,那就算了。”
企業家安排第二代接手時,一般會讓他們隱姓埋名,從最基層的工作做起。
夏慧當年也是如此。
不過,她在基層鍛煉的時間并不長。
因為夏氏本身是一個十分成熟的企業,只要按章程行事,一般不會出太大的紕漏。
要出紕漏,需要公司高層出面處理的事情,也是大事。
如果是大事,也不是夏慧一個人能處理的,需要董事會來一起做決定。
夏慧從小在企業內受到熏陶,企業經營管理理念已經深深刻進她的骨髓里了,她的歷練,更多的是熟悉企業經營生產各個環節即可。
而夏顏她們需要的是能獨當一面的管理人才。
國內的經營環境更為復雜多變,同時也更加靈活。
如果在國內的企業管理者不學會善用現今的營商環境,很可能就會讓樂民、樂享、味全美變成那塊被抽走的多米諾骨牌,導致大廈傾覆。
所以,夏顏才提出用這種殘酷的淘汰制。
在不明確告知種子選手調職原因之下,看他們誰能從容應對,絕境逆襲。
夏顏也知道這么做很殘忍,但是如果不這樣,在面對今后長達數十年波云詭譎的營商環境中,如何能引領企業進步?
要得到優秀的人才,就要把他們放到大環境中去鍛煉,在殘酷的熔爐中去鍛造。
紀遠這幾年都親自沖在一線,和后世的商業環境對比,自然明白夏顏的心思。
于是,一周后,小周和集團辦公室另外三名青年才俊,突然就被紀遠叫到辦公室。
“咱們公司在廣州要成立一個新公司,主營咱們公司名下產品的銷售,由于那邊缺人手,你們雖然年輕,但也算公司的老人,因此公司調你們前去工作,現在給你們三天安家時間,三天后,就到廣州報到。”
紀遠用了不容商量的語氣,把四人搞愣了。
尤其是小周,前幾天同事一起喝酒,還起哄說他很快可能升任部門經理了。
但現在看來,明顯不是那么回事。
紀總要把他發配邊疆?
廣州是興業熱土沒錯,但公司產品銷售這塊,在那里現在還是空白。
而且商業越發達的地區,競爭越激烈。
把他們放到那里,如果做不出業績,豈不是白干幾年?連這幾年在總公司的表現也白搭了?
這不是發配邊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