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相濡和魚飛檐都忍不住蹙眉,紛紛為雁未遲捏了一把汗。
這個問題實在不容易回答。
雁未遲如果回答是,那便是指認自己的親人通敵賣國,不仁不孝的帽子,算是跑不掉了。
雁未遲如果回答否,那便是不認同黎國陛下的圣旨,欺君之罪的罪名,也躲不開。
正反兩面,都是錯。
雁未遲看向玉琢,想了想回應道:“小的時候,我娘教過我一句話,叫做未知全貌,不予置評。月家案情發生的時候,我尚在襁褓之中,既不知原委,也不知因果,更加不知孰是孰非。倘若三小姐一定要我給出一個答案,那我只能說,公道......自在人心。”
旁人說再多,都是主觀臆測。
只有北定城的百姓,才知道他們的守將,到底是愛國,還是賣國。
“好一句公道自在人心!”玉珩接話道:“人心公則如燭,四方上下,無所不照也。”
看得出來,這玉城眾人,似乎都傾向于月家是冤枉的。
雁未遲覺得有些奇怪,并不是奇怪與玉家對月家的態度,而是奇怪于,他們此番不是來解毒的么?
為什么玉城主總是說起其他話題,反而對解毒這件事兒,并沒有想象中那般迫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