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咱們龍芯基地目前在做的芯片,是哪一種規格?”陳鋒提問道。
“我們的一代芯片就已經達到了130納米的標準,而二代芯片,原本的既定規格也是130納米?!?
林曉軍話鋒一轉說道:“不過,現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發生了巨大的風向變動,現在各大集團之間的科研投入都在大幅增加,130納米的芯片競爭力并不強勢?!?
一眾專家們也是紛紛點頭,而陳鋒雖說對芯片這一門高科技是一點不懂,但是他了解市場?。?
哪怕是再好的商品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物以稀為貴,一旦大家都在賣同樣的商品,那么平攤下來,每個人的競爭力就都會被平衡下去許多。
“現在的國際芯片研究方向,是更加精細,也更加尖端的90納米級芯片?!?
林曉軍道:“這種芯片可不只是在規格上遠高于前兩代芯片,它的性能也是前幾代芯片的數倍之高,是芯片領域真正劃時代的產物?!?
“這么說,如果有90納米級的芯片作為支撐,咱們之前提出的短視頻平臺計劃,還有智能項目的難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陳鋒問道。
“的確是這樣,但是90納米級芯片的研發成本太過高昂?!?
一名研究員開口道:“在一代龍芯之前,我們曾經搞過180納米的芯片試研計劃,單單是試點研發的小規模實驗,就花了上千萬的資金。”
“我們根據這個試點實驗的成本進行和模型推算,得出的結論是,要達到月產量突破萬枚芯片的規模,單生產線等成本設施的投入,就需要十億以上。”
林曉軍道:“也就是說,180納米級芯片想要落地,并且達到月產過萬的量級,成本就是十個億,而130納米級的芯片,需要的成本則是它的三倍左右。”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