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航海貿易。
另一邊,殿上的爭論已經落下了帷幕,但并沒有給考場的士子帶來太大的影響。
兩個時辰之后,陸續開始交卷!
范仲淹也與副考官對于考試的試卷進行批閱。
一切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秦立端坐在高臺上,手上端著剛剛泡上的一杯熱茶,正在回味茶葉的甘香。
不知道是不是受大環境影響,自從穿越過來后,秦立就喜歡上了喝茶。
喝茶的時候,看著手中的茶盞冒出騰騰熱氣,秦立的思緒也能夠得到舒展。
看著下方眾考官已經批閱了大部分的考卷,秦立隨手將茶放下后,望著下方的范仲淹。
“有沒有寫的好的考生?”
聽到秦立的問話,范仲淹也是急忙捧著三張考卷來到了秦立的身邊,面色也是帶著稍稍的欣喜。
“啟稟殿下,原本以為行商這一論題,乃是大秦第一次開展這方面的類題,會有大部分的士子排斥,但是沒想到,收上來的試卷,解析的都還不錯,有很多的考生都是根據此類題進行了延展,且都具有可行性,這是目前老臣與眾考官認為寫的比較好的答卷,還請殿下審閱。”
秦立聽聞也是點了點頭,隨手接過了手中的試卷,放在案幾之上,只是第一眼,目光就被試卷的內容吸引。
這篇試卷主要講的是海上的貿易,建議朝廷將一部分的重心放在發展海上貿易身上,通過發展海上貿易,讓民眾先富起來,形成經濟效應之后,國家自然強盛。
其實,這篇文章與秦立的想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記得沒錯的話,自己前世,率先開啟航海貿易的便是在永樂朱棣年間,命令鄭和三下西洋,而后帶動西洋各國紛紛來華朝拜,極大的豐富了永樂盛世,不過也是有著一定的弊端。
畢竟,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其實也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對于經濟方面的促進較少。
朱棣目的,一方面是想要找到自己的大侄子朱允炆,相傳逃亡到了海外,朱允炆不找到,朱棣心中難安!
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向往漢唐盛世萬國朝拜的盛世,想要通過船隊到西洋各方展示大明的國威,證明自己即位的正確性!
而秦立的目的其實也是更加的純粹,也是更加的直接,傳遞國威,友邦和睦,雖然也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