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在它的理論中,人體是一個整體,天地乃一個整體,而人與自然又為一個整體。在中醫所有的醫療中,這個觀念一直貫通于整個診療過程,而在整體觀念之上又分化出眾多的基礎學說,如最基本的學說陰陽、五行、藏象等,而最根本的學說便是陰陽學說。
蘇銘在學校學習的第一本中醫學的書籍是中醫基礎理論,其中對于人體的陰陽、五行做出了詳細的闡述,而對于陰陽學說,蘇銘了解的也并不少。
陰陽是華國古代先賢創立的哲學范疇。古人仰觀、俯察取類比象,將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的現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抽象歸納出"陰陽"的概念。
陰陽對立制約,卻又互根互用,在人體之內,心屬火,為陽,腎屬水,為陰,而腎氣,則又分為腎陰和腎陽,腎陰充足,則全身之陰皆充盈;腎陰衰,則全身之陰皆衰;腎陰亡,則全身之陰皆亡,人的生命亦停止。腎陽旺則全身之陽旺;腎陽衰則全身之陽皆衰;腎陽亡則全身之陽皆亡,人的生命便會終結。因此,在中醫有一句話,"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陰陽對立制約,保持著一個相對的平衡,人體則百病不生,若是陰陽消長,則百病纏身,而高明的中醫,究根結底,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平調陰陽,陰平陽秘則百病具消。
蘇銘以前對于陰陽學說并沒有做出太過于深入的研究,這種普通人看著像是天書的理論學說即便是對于本科生也不可能在短短的一個學期能夠融會貫通,但是隨著蘇銘修習太極拳經的深入,對于陰陽學說的領悟也越來越深。
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